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前言 | 第11-17页 |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黄姜皂素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黄姜皂素废渣的资源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 第15-1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利用米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资源化处理皂素废水 | 第17-30页 |
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17-19页 |
·传统生产工艺流程 | 第18页 |
·改进后的生产工艺流程 | 第18页 |
·黄姜皂素废水的特点 | 第18页 |
·主要试验材料 | 第18-19页 |
·主要试验试剂 | 第19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9-22页 |
·微生物培养 | 第19-20页 |
·菌种保存培养基配比 | 第20页 |
·接种方法 | 第20页 |
·菌种培养 | 第20页 |
·皂素废水处理 | 第20-21页 |
·处理前后皂素废水中COD_(Cr)及微生物细胞干重的测定 | 第21页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21页 |
·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2-29页 |
·分析稀释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分析pH值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23-25页 |
·分析接种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分析发酵时间对COD日去除率(%/d)的影响 | 第26-29页 |
·处理废水后菌种的干细胞重量 | 第29页 |
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二章 高效脱色剂和双氧水、次氯酸钠处理皂素废水的研究 | 第30-43页 |
1 实验用黄姜加工废水水样 | 第30-3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1-35页 |
·仪器设备 | 第31页 |
·试剂 | 第31页 |
·高效脱色剂A的合成 | 第31-32页 |
·合成方法 | 第31-32页 |
·合成实验中的变量控制 | 第32页 |
·高效脱色剂A处理黄姜加工废水的操作方法 | 第32页 |
·化学氧化法处理黄姜加工废水的操作方法 | 第32-33页 |
·化学氧化法处理黄姜加工废水中的变量控制 | 第33页 |
·双氧水处理废水的变量控制 | 第33页 |
·次氯酸钠处理废水的变量控制 | 第33页 |
·废水水样COD的测定方法:微波密封消解法测定COD | 第33-34页 |
·废水水样色度的测定方法:稀释倍数法测定色度 | 第34-35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41页 |
·高效脱色剂A处理废水结果 | 第35-37页 |
·催化剂硫酸铝的用量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5页 |
·合成反应温度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保温反应时间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双氧水处理废水的结果 | 第37-39页 |
·双氧水投加量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7页 |
·废水pH对双氧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反应时间对双氧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次氯酸钠处理废水的结果 | 第39-41页 |
·次氯酸钠投加量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接触反应时间对次氯酸钠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废水pH值对次氯酸钠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1页 |
4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黄姜纤维素废渣资源化利用的研究 | 第43-51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试验材料 | 第43-44页 |
·纤维废渣来源 | 第43页 |
·菌种来源 | 第43页 |
·药剂 | 第43页 |
·仪器 | 第43-44页 |
·试验方法 | 第44-46页 |
·发酵工艺流程 | 第44页 |
·具体操作 | 第44-46页 |
·菌种活化,扩大培养,菌种保存 | 第44-45页 |
·黄姜纤维素渣发酵 | 第45-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单菌发酵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接种量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培养时间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培养温度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通风量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49页 |
·混菌发酵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9-50页 |
·菌种比例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发酵物含水量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50页 |
3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1 研究结论 | 第51页 |
·两种生化处理方法对黄姜皂素废水的处理研究 | 第51页 |
·产朊假丝酵母和黑曲霉混菌混合发酵处理了纤维素渣 | 第51页 |
2 创新点 | 第51-52页 |
·生化两种处理方法相结合的优点 | 第51页 |
·混合菌处理纤维素渣的特点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