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新型调制技术的发展与背景 | 第10-12页 |
·偏振模色散对光纤通信影响分析 | 第12-14页 |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光通信调制格式的基本原理 | 第18-30页 |
·光调制格式的综述 | 第18-20页 |
·高速光通信中基于锂酸铌的外调制结构 | 第18-19页 |
·马赫-曾德尔干涉型调制器 | 第19-20页 |
·基于光强度调制的NRZ-OOK信号格式原理 | 第20-21页 |
·基于光强度调制的RZ-OOK与CSRZ-OOK信号格式原理 | 第21-25页 |
·基于相位调制的PSK和DPSK信号调制解调原理 | 第25-27页 |
·DPSK信号调制原理 | 第25-26页 |
·DPSK信号解调原理 | 第26-27页 |
·结合相位与振幅调制的RZ/CSRZ-DPSK信号 | 第27-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光8DPSK的调制格式原理 | 第30-49页 |
·基于MZ调制器的DQPSK信号的调制解调结构 | 第30-33页 |
·DQPSK信号的调制 | 第31-33页 |
·DQPSK信号的解调 | 第33页 |
·光8DPSK的调制解调原理 | 第33-46页 |
·光8DPSK的第一种调制方式 | 第34-40页 |
·光8DPSK的第二种调制方式 | 第40-41页 |
·光8DPSK的解调方式 | 第41-42页 |
·8DPSK调制与解调接收的仿真 | 第42-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第四章 偏振模色散的原理 | 第49-63页 |
·偏振光的基本原理 | 第49-51页 |
·偏振光的斯托克斯矢量描述 | 第49-50页 |
·偏振光的邦加球图示法 | 第50-51页 |
·偏振模色散的原理与主态理论 | 第51-56页 |
·偏振模色散的产生原理 | 第51-52页 |
·偏振模色散的主态理论与一阶PMD | 第52-54页 |
·二阶PMD的原理 | 第54页 |
·描述PMD的数学模型与级联规则 | 第54-56页 |
·偏振模色散的统计特性 | 第56-57页 |
·8DPSK光信号的PMD信道传输仿真 | 第57-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偏振模色散补偿的原理 | 第63-72页 |
·PMD补偿方式分类与选择 | 第63-65页 |
·偏振模色散补偿的数学原理 | 第65-66页 |
·粒子群优化算法 | 第66-69页 |
·PSO标准版本 | 第67-68页 |
·PSO的改进版本 | 第68-69页 |
·PSO算法作为PMD自适应补偿的跟踪算法的优点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第六章 光8DPSK码型的PMD补偿仿真 | 第72-82页 |
·PMD补偿的程序仿真结构 | 第72-73页 |
·两段补偿器的程序仿真结构 | 第72-73页 |
·三段补偿器的程序仿真结构 | 第73页 |
·光8DPSK的不同调制格式的PMD补偿前后DOP性能 | 第73-75页 |
·光8DPSK的不同调制格式的PMD补偿前后DGD性能 | 第75-77页 |
·两段补偿器的补偿前后的DGD性能 | 第75-76页 |
·三段补偿器的补偿前后的DGD性能 | 第76-77页 |
·光8DPSK不同调制格式补偿前后的眼图对比 | 第7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