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8区、10区奥陶系岩溶储层流体分布规律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0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流体性质识别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油田水化学特征与油气分布分关系研究 | 第12-13页 |
·岩溶储层油水分布规律研究 | 第13-15页 |
·岩溶缝洞型油藏油水分布规律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7-18页 |
·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18-20页 |
第2章 储层地质特征 | 第20-33页 |
·研究区构造特征及勘探开发现状 | 第20-21页 |
·奥陶系储集空间类型及储层类型 | 第21-24页 |
·储渗空间类型 | 第21-24页 |
·储层类型 | 第24页 |
·岩溶储层发育及分布特征 | 第24-31页 |
·岩溶作用发育的一般模式 | 第24-25页 |
·海西早期岩溶模式 | 第25-26页 |
·不同岩溶模式作用范围及特点 | 第26-27页 |
·岩溶相带及洞穴层特征 | 第27-31页 |
·缝洞单元的划分 | 第31-33页 |
第3章 奥陶系岩溶储层流体类型识别 | 第33-49页 |
·测井资料流体类型识别概述 | 第33-37页 |
·测井处理步骤 | 第33-36页 |
·测井解释参数的选取 | 第36-37页 |
·孔隙型储层流体类型识别 | 第37-43页 |
·储层流体类型响应特征分析 | 第37-38页 |
·储层流体类型识别实例 | 第38-43页 |
·洞穴型及岩溶缝孔洞型储层流体类型识别 | 第43-49页 |
·储层段流体类型测井响应特征分析 | 第43-44页 |
·储层段流体类型识别实例 | 第44-49页 |
第4章 奥陶系油田水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49-64页 |
·油田水的化学成分及影响因素 | 第49-50页 |
·油田水的化学成分及分类 | 第49-50页 |
·油田水化学性质主要影响因素 | 第50页 |
·油田水化学分析样品的真伪颤别 | 第50-51页 |
·油田水水化学参数与矿化度的关系 | 第51-54页 |
·油田水化学参数纵向变化特征 | 第54-59页 |
·塔里木盆地油田水地球化学参数变化的旋回性 | 第54-57页 |
·油田水水化学参数垂直分带性 | 第57-58页 |
·奥陶系油田水水化学参数与不整合面的关系 | 第58-59页 |
·油田水水化学参数平面变化特征 | 第59-64页 |
第5章 奥陶系岩溶缝洞单元油水关系研究 | 第64-80页 |
·塔河油田油藏水体分布与产水特征 | 第64-67页 |
·油井产水动态及产水化学特征分类 | 第64-65页 |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水体赋存状态分析 | 第65-67页 |
·典型单井缝洞单元油水关系 | 第67-71页 |
·典型多井缝洞单元油水关系 | 第71-80页 |
·T705井生产特征及模式分析 | 第72-74页 |
·TK719井生产特征及模式分析 | 第74-76页 |
·TK826井生产特征及模式分析 | 第76-80页 |
第6章 奥陶系岩溶储层油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 第80-107页 |
·洞穴型储层流体分布特征 | 第80-91页 |
·纵向上洞穴型储层流体分布特征 | 第80-86页 |
·平面上洞穴型储层流体分布特征 | 第86-91页 |
·油田水成因类型及油水界面特征 | 第91-94页 |
·油田水成因类型及分布 | 第91-92页 |
·奥陶系油藏油水界面特征 | 第92-94页 |
·奥陶系岩溶储层油水分布控制因素 | 第94-107页 |
·构造部位高低与油水分布 | 第94-95页 |
·水动力化学场与油水分布 | 第95-98页 |
·油气运移、充注、成藏与油水分布 | 第98-101页 |
·断裂发育带与油水分布 | 第101-102页 |
·岩溶缝洞系统的发育状况与油水分布 | 第102-107页 |
结论 | 第107-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