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植物群落构建--以浙江林学院金缕梅园建设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1页 |
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生态园林的概念与范畴 | 第11页 |
·生态园林植物群落构建理论基础 | 第11-18页 |
·生态园林植物群落构建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1 试验区概况调查 | 第21-22页 |
·试验区生境条件调查 | 第21页 |
·试验区初次种植植被调查 | 第21-22页 |
2 天然次生植物群落调查和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调查方法 | 第22页 |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3 四种优势树种光合特性测定和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光合特性测定 | 第23页 |
·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4-33页 |
1 试验区初次种植植被调查结果 | 第24-25页 |
·植物分类鉴定结果 | 第24页 |
·树木坐标测定结果 | 第24页 |
·树种生长势统计结果 | 第24-25页 |
2 天然次生植物群落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5-31页 |
·天然次生植物群落结构 | 第25-26页 |
·重要值分析 | 第26-27页 |
·生态位宽度分析 | 第27-29页 |
·生态位重叠分析 | 第29-31页 |
·群落演替趋势分析 | 第31页 |
3 四种乔木层优势树种幼树光合特性分析 | 第31-33页 |
·光合能力大小比较 | 第31页 |
·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分析 | 第31-32页 |
·水分利用效率(WUE)分析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生态园林植物群落构建方案设计 | 第33-42页 |
1 植物选择 | 第33-35页 |
·乔木层植物选择 | 第33-34页 |
·灌木层植物选择 | 第34页 |
·草本层植物选择 | 第34-35页 |
·观赏树种选择 | 第35页 |
2 各区群落类型确定 | 第35-36页 |
·东南坡陡峭区木荷群落 | 第35页 |
·西南区石栎-木荷群落 | 第35页 |
·北坡背阴区青冈-苦槠群落 | 第35-36页 |
·林缘山脊观赏群落 | 第36页 |
3 密度及数量比例确定 | 第36-38页 |
4 植物群落构建方案设计图 | 第38-41页 |
5 构建方案的实施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2-43页 |
1 结果观察 | 第42页 |
2 总结与建议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 | 第46-56页 |
附录1.金缕梅园建设前外貌和局部的土质条件 | 第46-47页 |
附录2.试验区初次种植树种名录 | 第47-50页 |
附录3.试验区初次种植植被定位图 | 第50-51页 |
附录4.天然次生植物群落主要植物名录 | 第51-55页 |
附录5.试验区种植后局部植被图片 | 第55页 |
附录6.缩写 | 第55-56页 |
个人简历、研究成果及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