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1.三维标测系统基本原理及结构 | 第11-13页 |
2.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动物实验设计和系统验证 | 第14-18页 |
1 材料 | 第14页 |
·实验动物 | 第14页 |
·主要仪器 | 第14页 |
·主要药品 | 第1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4-16页 |
·实验动物准备 | 第14-15页 |
·导航定位系统的建立 | 第15-16页 |
3.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重构右心房右心室及上腔静脉模型 | 第16-17页 |
·定位精度的心电图验证 | 第17页 |
·定位精度的解剖学验证 | 第17-18页 |
结果 | 第18-28页 |
1. 重构心内膜模型 | 第18-23页 |
·重构右心室、右心房模型 | 第18-20页 |
·右心房右心室多腔建模 | 第20-22页 |
·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右心室多腔建模 | 第22-23页 |
2 系统导航定位精度及稳定性验证 | 第23-26页 |
3.解剖学验证结果 | 第26-28页 |
讨论 | 第28-35页 |
1. 多腔建模 | 第29-30页 |
2. 定位精度 | 第30-33页 |
·起搏心电图验证 | 第31-32页 |
·右心房消融验证 | 第32页 |
·导管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 | 第32-33页 |
3. 局限性 | 第33-34页 |
4. 小结 | 第34页 |
5. 展望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三维标测系统及临床应用 | 第39-49页 |
1. 非接触式心内膜标测系统 | 第39-41页 |
·非接触式心内膜标测系统的原理和特征[1] | 第39-40页 |
·非接触式心内膜标测系统的临床应用 | 第40-41页 |
·非接触性心内膜标测技术的优点和缺点 | 第41页 |
2. 接触式心内膜标测系统 | 第41-43页 |
·接触式心内膜标测系统系统的原理和特征[8] | 第41-42页 |
·Ensite Navx 的临床应用 | 第42页 |
·Ensite Navx 优点和缺点 | 第42-43页 |
3. 电‐解剖标测(ELECTRO‐ ANATOMICAL MAPPING,EAM) | 第43-44页 |
·电‐解剖标测系统的原理和特征 | 第43页 |
·CARTO 系统的临床应用 | 第43-44页 |
·CARTO 系统的优点和缺点 | 第44页 |
4. 多极(网状或篮状电极)导管标测(MULTIIELECTRODE BASKET CATHETER,MBC) | 第44-45页 |
·系统基本原理 | 第44-45页 |
·临床应用 | 第45页 |
·多极导管标测的局限性 | 第45页 |
5. 心外膜标测技术 | 第45页 |
6. 其他标测工具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缩略词表 | 第49-50页 |
附图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