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语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1 硫苷在十字花科植物中的分布 | 第14-15页 |
2 硫苷的结构、分类及种类 | 第15页 |
3 硫苷生物合成途径 | 第15-17页 |
·氨基酸侧链延长 | 第16页 |
·硫苷核心结构合成 | 第16-17页 |
·次级修饰 | 第17页 |
4 硫苷降解特性 | 第17-19页 |
5 硫苷合成影响因子 | 第19-20页 |
·遗传因素 | 第19页 |
·生长环境 | 第19-20页 |
·分布位置 | 第20页 |
·诱导子的影响 | 第20页 |
·加工与贮藏 | 第20页 |
6 硫苷的生理功能 | 第20-22页 |
·增强植物抗逆性 | 第20-21页 |
·健康作用 | 第21页 |
·致甲状腺肿大 | 第21-22页 |
·调节生长素的代谢 | 第22页 |
·风味形成 | 第22页 |
7 硫苷分析方法 | 第22-26页 |
·膜在硫苷测定中的应用 | 第23页 |
·通过测定酶解产物测定硫苷 | 第23-24页 |
·使用ELISA定量测定硫苷 | 第24页 |
·使用碱降解产物测定硫苷 | 第24-25页 |
·利用色质联用测定硫苷 | 第25页 |
·其他类型液相色谱测定硫苷的应用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茉莉酸甲酯浓度对芥蓝硫苷组分及含量的影响 | 第26-32页 |
摘要 | 第2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6-28页 |
·供试材料 | 第26页 |
·种植方法和试验设计 | 第26-27页 |
·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27页 |
·硫苷的提取 | 第27页 |
·HPLC分析 | 第27-28页 |
·数据分析 | 第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对芥蓝总硫苷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对芥蓝脂肪族硫苷和吲哚族硫苷含量的影响 | 第29页 |
·对芥蓝硫苷组分和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对芥蓝植株生长的影响 | 第30页 |
3 讨论 | 第30-31页 |
4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采收前喷施茉莉酸甲酯时间对芥蓝硫苷组分及含量的影响 | 第32-36页 |
摘要 | 第3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2-33页 |
·供试材料 | 第32页 |
·种植方法和试验设计 | 第32-33页 |
·分析方法 | 第33页 |
·数据分析 | 第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对芥蓝总硫苷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3页 |
·对芥蓝脂肪族硫苷和吲哚族硫苷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对芥蓝硫苷组分及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3 讨论 | 第35页 |
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茉莉酸甲酯和甲硫氨酸对芥蓝硫苷组分及含量的影响 | 第36-42页 |
摘要 | 第36-3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7页 |
·材料 | 第37页 |
·种植方法与试验设计 | 第37页 |
·分析方法 | 第37页 |
·数据分析 | 第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对芥蓝总硫苷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对芥蓝硫苷组分及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对芥蓝脂肪族硫苷和吲哚族硫苷含量的影响 | 第39页 |
·对风味物质PRO、SIN、GBC及NEO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 讨论 | 第40-41页 |
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水杨酸浓度对芥蓝硫苷组分及含量的影响 | 第42-48页 |
摘要 | 第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供试材料 | 第42页 |
·试验设计与种植方法 | 第42-43页 |
·分析方法 | 第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对芥蓝总硫苷含量的影响 | 第43页 |
·对芥蓝中硫苷组分及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对芥蓝脂肪族硫苷及吲哚族硫苷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对芥蓝植株生长的影响 | 第45页 |
3 讨论 | 第45-46页 |
4 小结 | 第46-48页 |
第六章 采收前喷施水杨酸时间对芥蓝硫苷组分及含量的影响 | 第48-52页 |
摘要 | 第4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8-49页 |
·供试材料 | 第48页 |
·种植方法和试验设计 | 第48-49页 |
·分析方法 | 第49页 |
·数据分析 | 第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0页 |
·对芥蓝总硫苷含量的影响 | 第49页 |
·对芥蓝硫苷组分及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对脂肪族硫苷和吲哚族硫苷含量的影响 | 第50页 |
3 讨论 | 第50-51页 |
4 小结 | 第51-52页 |
全文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4页 |
附录A:高等植物中硫苷的化学名称、分子量和类型 | 第64-68页 |
附录B:芥蓝照片 | 第68-69页 |
附录C:芥蓝硫苷的HPLC图谱 | 第69-71页 |
附录D: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