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长白山林线树种岳桦(Betula ermanii)叶性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引言第13-21页
     ·研究背景第13-1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7-21页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第21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4-34页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材料第24-27页
     ·研究区概况第24-25页
     ·研究材料第25-27页
   ·样地设置第27-28页
   ·研究方法第28-32页
     ·环境因子第28页
     ·形态特征第28-29页
     ·解剖特征第29页
     ·生理特征第29-30页
     ·光合特征第30页
     ·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第30-31页
     ·抗逆特征第31-32页
     ·可塑性第32页
   ·数据处理第32-34页
第三章 环境因子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第34-36页
   ·结果分析第34页
   ·讨论第34-35页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叶形态、解剖特征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第36-41页
   ·不同海拔梯度上叶形态特征的变化第36页
   ·不同海拔梯度上叶解剖特征的变化第36-38页
   ·讨论第38-40页
     ·形态特征的差异第38-39页
     ·解剖特征的差异第39-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五章 叶绿素、叶氮、光合等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第41-46页
   ·不同海拔梯度上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变化第41-42页
   ·不同海拔梯度上叶氮含量的变化第42页
   ·不同海拔梯度上光合参数的变化第42-43页
   ·讨论第43-45页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差异第43-44页
     ·氮含量的差异第44页
     ·光合特征的差异第44-45页
   ·小结第45-46页
第六章 非结构碳水化合物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第46-49页
   ·不同海拔梯度上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第46页
   ·不同海拔梯度上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第46-47页
   ·讨论第47-48页
     ·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差异第47-48页
     ·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差异第48页
   ·小结第48-49页
第七章 抗逆物质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第49-52页
   ·不同海拔梯度上丙二醛、脯氨酸含量的差异第49页
   ·不同海拔梯度上黄酮含量的差异第49-50页
   ·讨论第50-51页
     ·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差异第50页
     ·UV-B 辐射对岳桦的影响第50-51页
   ·小结第51-52页
第八章 叶性状可塑性及叶性状与环境因子的CCA 分析第52-56页
   ·叶性状可塑性比较第52页
   ·叶性状与环境因子的CCA 分析第52-54页
   ·讨论第54-55页
     ·叶性状的可塑性第54页
     ·叶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54-55页
   ·小结第55-56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56-60页
   ·结论第56-57页
     ·海拔为研究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提供了理想条件第56页
     ·不同海拔梯度上岳桦叶性状的差异第56-57页
     ·环境因子对岳桦叶性状的影响第57页
   ·展望第57-60页
参考文献第60-71页
附录第71-72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牛蹄豆、智利牧豆的培育技术及抗旱性研究
下一篇:六盘山植被特征及其对水分条件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