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强化生物通风修复柴油污染土壤的正交实验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1 绪论第9-17页
   ·引言第9-12页
     ·石油污染物的物质组成及其来源第9页
     ·土壤石油污染现状及其危害第9-10页
     ·土壤石油污染修复技术第10-12页
   ·生物通风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及其强化技术第12-16页
     ·生物通风概述第12-13页
     ·生物通风技术的可行性与优越性第13-14页
     ·影响生物通风修复效果的因素及强化手段第14-16页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16-17页
2 强化生物通风修复柴油污染土壤的正交实验方案设计第17-27页
   ·实验目的与研究内容第17页
     ·实验目的第17页
     ·实验内容第17页
   ·实验材料与装置第17-20页
     ·实验材料第17-18页
     ·实验装置第18-20页
   ·实验方案第20-23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0页
     ·研究方案第20-23页
   ·实验方法第23-24页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第24-27页
     ·通风前后土柱气体的监测第24-25页
     ·土壤柴油浓度的测定第25页
     ·土壤柴油烃组分的测定第25-26页
     ·尾气浓度的测定第26页
     ·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测定第26-27页
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7-69页
   ·土壤柴油浓度的变化第27-37页
     ·各土柱中残余柴油剖面分布特征第27-36页
     ·油污区土壤平均柴油浓度的变化第36-37页
   ·通风前后土柱气体的变化第37-40页
   ·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第40-43页
     ·各土柱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第40-42页
     ·初始柴油浓度相同的土柱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第42-43页
     ·小结第43页
   ·土壤柴油烃组分的变化第43-52页
     ·取样口D 处几种柴油烃组分浓度的变化第44-48页
     ·取样口D 处几种柴油烃组分去除速率的变化第48-52页
   ·正交分析第52-64页
     ·各取样口的正交分析第52-61页
     ·土柱整体的正交分析第61-63页
     ·各取样口正交分析与整体正交分析的对比第63-64页
   ·实验过程中柴油去除率的变化第64-69页
     ·柴油挥发组分的挥发情况第65-66页
     ·柴油完全生物降解及其产生的CO_2第66-67页
     ·不同作用的柴油去除比例第67-69页
4 结论与建议第69-72页
   ·结论第69-70页
   ·建议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个人简介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中日早期现代化进程看科学与社会
下一篇:区域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