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地震波、地震震级、震源物理论文

用宏观地震资料反演历史地震震源特征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7-12页
   ·用宏观地震资料反演震源机制第7-9页
   ·不用数字地震仪器记录获取强地面运动参数和震源参数第9-10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0-12页
第二章 烈度、等震线及其理论合成第12-23页
   ·烈度第12-16页
     ·地震烈度及地震烈度表第12-13页
     ·影响烈度和强地面运动的因素第13-15页
     ·烈度和强地面运动第15-16页
   ·宏观地震资料与等震线第16-17页
   ·烈度或等震线的合成第17-23页
     ·均匀断层假定下的等震线合成第17-18页
     ·假定有限破裂传播速度下的等震线合成第18-20页
     ·KF方法第20-21页
     ·"确定性"烈度合成第21-23页
第三章 KF方法及其讨论第23-32页
   ·KF方法的理论背景和基本原理第23-25页
   ·KF方法的MatLab实现第25-28页
   ·KF方法的讨论第28-32页
     ·为什么要改进KF算法第28-29页
     ·KF算法的改进及试验第29-32页
第四章 华北历史地展烈度数据库第32-39页
   ·研究背景第32-33页
   ·华北地区历史地震烈度数据库第33-39页
     ·数据库概况第33-34页
     ·基于MapInfo和MatLab平台构建数据库第34-35页
     ·数据库震例第35-39页
第五章 震源机制的确定第39-50页
   ·用试错法确定震源机制第39-40页
   ·通过MatLab GUI确定震源参数的程序说明——以陈顒方法为例第40-42页
     ·程序界面的启动第40页
     ·参数的输入第40-41页
     ·图例的绘制第41-42页
   ·对于现代地震的试验第42-44页
   ·参数变化对等震线形状的影响与所得结果的不确定性估计第44-47页
   ·反演历史地震震源机制——以三河平谷地震为例第47-5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50-56页
   ·本文的工作与认识第50-54页
   ·未来工作的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致谢第61-63页
附录第63-84页
 附录1:数据库中历史地震目录第63-68页
 附录2:中国地震烈度表第68-70页
 附录3:数字化烈度资料的MatLab源代码第70-74页
 附录4:KF方法的MatLab源代码第74-76页
 附录5:合成等震线的MatLab GUI实现的源代码第76-84页
作者简历第84-85页
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文章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累积绝对速度(CAV)在核电厂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随钻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