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压电力线通信中噪声对消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 ·电力线载波信道传输特性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信号衰减 | 第8-9页 |
| ·阻抗特性 | 第9页 |
| ·噪声特性 | 第9-10页 |
| ·电力线通信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自适应滤波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电力线信道噪声的测试与分析 | 第13-30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噪声的模型及特点 | 第13-15页 |
| ·低压电力线信道噪声分析 | 第15-18页 |
| ·低压信道噪声数据和波形的采集 | 第15-17页 |
| ·低压信道噪声测量频谱分析 | 第17-18页 |
| ·中压电力线信道噪声分析 | 第18-26页 |
| ·中压信道噪声数据和波形的采集 | 第19-21页 |
| ·中压信道噪声特性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21-26页 |
| ·频谱分析 | 第21-23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23-26页 |
| ·噪声互相关模型研究 | 第26-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中压电力线通信噪声对消方法研究 | 第30-43页 |
| ·引言 | 第30-31页 |
| ·自适应LMS 算法概述 | 第31-32页 |
| ·基本LMS 算法介绍 | 第31-32页 |
| ·基本LMS 算法迭代步骤 | 第32页 |
| ·基于LMS 算法的噪声对消方法 | 第32-41页 |
| ·噪声对消原理 | 第32-34页 |
| ·仿真实验 | 第34-41页 |
| ·不同带宽 | 第34-35页 |
| ·不同中心频率 | 第35-36页 |
| ·不同时间段 | 第36-37页 |
| ·DPSK 调制信号的噪声对消研究 | 第37-39页 |
| ·相关系数与信噪比提高对比分析 | 第39-41页 |
| ·噪声对消中LMS 算法的性能分析 | 第41-42页 |
| ·自适应学习速率参数 | 第41页 |
| ·LMS 算法的跟踪性能 | 第41-42页 |
| ·不稳定性的影响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改进 LMS 算法噪声对消的研究 | 第43-49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LMS 自适应格型滤波器 | 第43-45页 |
| ·最小均方误差自适应格型算法原理 | 第43-44页 |
| ·自适应格型块处理迭代算法流程 | 第44-45页 |
| ·自适应格型滤波器的特点 | 第45页 |
| ·基于格型滤波器的噪声对消 | 第45-48页 |
| ·噪声对消改善效果对比 | 第46-47页 |
| ·收敛性能对比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