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4-32页 |
一、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第14-16页 |
(一) 病名的认识 | 第14页 |
(二) 病因病机 | 第14-15页 |
(三) 辨证论治 | 第15页 |
(四) 中药治疗 | 第15-16页 |
二、现代医学对于腰椎间盘症突出症的认识 | 第16-23页 |
(一) 概念的认识 | 第16页 |
(二) 腰椎间盘症突出症的现代机制研究 | 第16-21页 |
(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临床现状 | 第21-23页 |
三、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 第23-26页 |
(一) 单纯针刺疗法 | 第23页 |
(二) 艾灸 | 第23页 |
(三) 针刺配合灸法 | 第23-24页 |
(四) 电针疗法 | 第24页 |
(五) 穴位注射 | 第24页 |
(六) 小针刀疗法 | 第24-25页 |
(七) 针灸配合其他的综合疗法 | 第25页 |
(八) 刺血拔罐法 | 第25-26页 |
(九) 眼针、腹针等其他针法 | 第26页 |
四、夹脊穴、透刺及搓法的临床研究 | 第26-32页 |
(一) 夹脊穴的临床研究 | 第26-29页 |
(二) 透刺法的临床研究 | 第29-31页 |
(三) 搓法的临床研究 | 第31-32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2-47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32-33页 |
(一) 病例选择 | 第32页 |
(二) 诊断标准 | 第32页 |
(三) 辨证分型 | 第32页 |
(四) 纳入标准 | 第32-33页 |
(五) 排除标准 | 第33页 |
(六) 病例的删除和脱落标准 | 第3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一) 病例分组 | 第33页 |
(二) 治疗方法 | 第33-34页 |
(三) 针刺意外情况及处理 | 第34页 |
(四) 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措施 | 第34-35页 |
三、临床观察 | 第35-41页 |
(一) 一般情况 | 第35页 |
(二) 评价指标 | 第35页 |
(三) 疗效评价标准 | 第35页 |
(四) 统计分析 | 第35-36页 |
(五)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四、讨论 | 第41-47页 |
(一)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 | 第41页 |
(二) 夹脊穴透刺搓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研究 | 第41-42页 |
(三) 选穴依据 | 第42-43页 |
(四) 量表的选择 | 第43-44页 |
(五)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六)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45-47页 |
第三部分 结语 | 第47-49页 |
一、文献研究结果 | 第47页 |
二、临床研究 | 第47页 |
三、论文存在不足 | 第47-48页 |
四、展望 | 第48-49页 |
附录一 | 第49-52页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