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矢量特征的中文文本零水印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 | 第9-10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0页 |
·相关术语及表示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 | 第12-21页 |
·数字水印技术概述 | 第12-15页 |
·数字水印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2页 |
·数字水印技术的分类 | 第12-14页 |
·数字水印技术的特征 | 第14-15页 |
·文本数字水印技术 | 第15-17页 |
·一般文本水印方案分析 | 第15-17页 |
·水印的主要评价标准 | 第17页 |
·零水印概念 | 第17-18页 |
·篇章多级依存树 | 第18-19页 |
·模糊理论简介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基于矢量特征的中文文本零水印方案的构建 | 第21-25页 |
·中文文本零水印方案的构建 | 第21-22页 |
·零水印方案的预处理过程 | 第22页 |
·零水印方案的水印构造过程 | 第22-23页 |
·零水印方案的水印检测过程 | 第23-25页 |
第四章 零水印预处理过程及算法设计 | 第25-33页 |
·概述 | 第25页 |
·预处理过程的逻辑结构和功能模块 | 第25-27页 |
·预处理过程的逻辑结构 | 第26页 |
·预处理过程的主要功能设计 | 第26-27页 |
·主题词选取过程算法设计 | 第27-29页 |
·汉字矢量化过程算法设计 | 第29-31页 |
·汉字精简子过程算法设计 | 第30页 |
·矢量化处理子过程算法设计 | 第30-31页 |
·汉字矢量化过程算法设计 | 第31页 |
·预处理过程性能分析 | 第31-33页 |
第五章 中文文本零水印构造过程及算法设计 | 第33-46页 |
·概述 | 第33页 |
·零水印构造过程的逻辑结构 | 第33-34页 |
·零水印构造过程的主要功能设计 | 第34-35页 |
·零水印构造地点选择子过程算法设计 | 第35-37页 |
·词选择的算法设计 | 第35页 |
·汉字选择的算法设计 | 第35-37页 |
·零水印构造信息选择子过程算法设计 | 第37-41页 |
·主题特征生成算法设计 | 第37-39页 |
·汉字矢量特征生成算法设计 | 第39-41页 |
·零水印生成子过程算法设计 | 第41-42页 |
·水印构造方案分析 | 第42-43页 |
·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43-46页 |
·主题词个数m取值对水印容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水印信息分布 | 第44页 |
·水印容量对比 | 第44-46页 |
第六章 中文文本零水印检测过程及算法设计 | 第46-55页 |
·概述 | 第46页 |
·零水印检测过程的逻辑结构 | 第46-47页 |
·零水印检测过程的功能设计 | 第47-48页 |
·零水印检测过程算法设计 | 第48-50页 |
·水印构造地点选择子过程 | 第48页 |
·水印构造信息选择子过程 | 第48页 |
·二次水印构造子过程 | 第48页 |
·相关性计算子过程 | 第48-50页 |
·水印检测方案分析 | 第50-52页 |
·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52-55页 |
·剪切攻击 | 第52-53页 |
·算法攻击 | 第53页 |
·对比实验 | 第53-55页 |
第七章 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 | 第55-56页 |
·总结 | 第55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情况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 实验样本数据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