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第1部分 中国古代对消渴病的认识 | 第14-38页 |
| ·消渴疏义 | 第14-15页 |
| ·消渴病发展源流 | 第15-34页 |
| ·消渴病名 | 第15-19页 |
| ·消渴病因 | 第19-22页 |
| ·消渴病机 | 第22-29页 |
| ·消渴兼症 | 第29-31页 |
| ·消渴病治疗 | 第31-34页 |
| ·现代消渴病变化 | 第34-38页 |
| ·消渴病与糖尿病关系 | 第34-35页 |
| ·现代消渴病病因病机变化 | 第35页 |
| ·从三焦概说消渴病 | 第35-36页 |
| ·柴胡类方可用治于消渴病 | 第36-38页 |
| 第2部分 近30年运用柴胡类方治疗糖尿病研究的资料分析 | 第38-53页 |
| ·类方研究溯源 | 第38页 |
| ·柴胡类方的研究意义 | 第38页 |
| ·柴胡类方研究现状 | 第38-41页 |
| ·柴胡类方衍化方式 | 第39页 |
| ·柴胡类方作用机理 | 第39-40页 |
| ·煎服法研究 | 第40页 |
| ·配伍及政治规律的研究 | 第40-41页 |
| ·日本对柴胡汤类方的研究 | 第41页 |
| ·近30年运用柴胡类方治疗糖尿病研究的资料分析 | 第41-51页 |
| ·分析目的 | 第41-42页 |
| ·分析内容 | 第42页 |
| ·资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 ·全部资料概况 | 第43页 |
| ·文献类型和年代的关系 | 第43-45页 |
| ·Jadad量表评价 | 第45-46页 |
| ·柴胡类方应用频次 | 第46页 |
| ·糖尿病及并发症出现频次 | 第46-48页 |
| ·柴胡类方应用范围 | 第48-49页 |
| ·同一糖尿病症中柴胡类方应用情况 | 第49-51页 |
| ·资料分析结果讨论 | 第51-53页 |
| ·资料整体情况 | 第51页 |
| ·高频药方运用 | 第51页 |
| ·高频病种研究 | 第51页 |
| ·同一病证运用不同方剂治疗 | 第51-53页 |
| 第3部分 柴胡类方治疗消渴病机制探讨 | 第53-64页 |
| ·柴胡类方功效分析 | 第53-55页 |
| ·小柴胡汤主治功效 | 第53-54页 |
| ·四逆散主治功效 | 第54页 |
| ·柴胡类方和四逆散异同 | 第54页 |
| ·疏解气郁是柴胡类方广泛适用的基础 | 第54-55页 |
| ·三焦为气液运行的通道 | 第55-58页 |
| ·三焦交通人体上下内外 | 第55-56页 |
| ·三焦主持诸气 | 第56-57页 |
| ·三焦通调水道 | 第57页 |
| ·三焦气化不利为消渴病重要病机 | 第57-58页 |
| ·柴胡类方治疗消渴病 | 第58-64页 |
| ·各家论柴胡类方调畅三焦气机 | 第58-59页 |
| ·柴胡类方临床施用 | 第59-61页 |
| ·导师医案举例 | 第61-64页 |
| 结语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附录一 | 第69-70页 |
| 附录二 | 第70-85页 |
| 附录三 | 第85-87页 |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