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土壤盐渍化遥感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区域尺度盐渍化遥感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17页 |
·波谱分解技术研究进展 | 第17-24页 |
·波谱分解模型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波谱端元(Endmember)选择方法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波谱分解模型在植被和土地资源遥感应用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研究思路、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研究思路 | 第24-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述及野外考察 | 第28-39页 |
·研究区概述 | 第28-31页 |
·地理位置 | 第28-29页 |
·地形地貌 | 第29页 |
·气候及水文状况 | 第29-30页 |
·土壤盐渍化现状 | 第30-31页 |
·野外考察 | 第31-38页 |
·典型研究区的确定 | 第31-32页 |
·采样点设计方案 | 第32-34页 |
·样本指标测定 | 第34-36页 |
·地物反射光谱曲线的获取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图像数据预处理 | 第39-55页 |
·引言 | 第39页 |
·研究方法 | 第39-48页 |
·几何精校正 | 第39-40页 |
·基于6S 模型的大气校正 | 第40-42页 |
·基于Roujean 模型的地面BRDF 校正 | 第42-45页 |
·模型参数确定 | 第45-48页 |
·算法实现和校正结果分析 | 第48-53页 |
·实验靶区及数据源 | 第48页 |
·模型中输入的参数 | 第48-49页 |
·校正结果分析 | 第49-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光谱混合分解研究 | 第55-73页 |
·引言 | 第55页 |
·研究方法 | 第55-62页 |
·实验靶区 | 第55-56页 |
·数据源 | 第56页 |
·混合像元分解模型的选择 | 第56-58页 |
·端元光谱的确定 | 第58-6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2-71页 |
·最优端元的确定 | 第62-65页 |
·光谱混合分解结果 | 第65-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盐生植被指数构建 | 第73-83页 |
·引言 | 第73-74页 |
·研究方法 | 第74-77页 |
·盐渍化监测指标类型及其尺度特征 | 第74-75页 |
·盐生植被指数(NHVI)的确定 | 第75-77页 |
·NDVI 和NHVI 的计算 | 第7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7-82页 |
·实验区及盐渍化特征 | 第77-78页 |
·验证分析 | 第78-82页 |
·结论 | 第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NHVI-SI 特征空间及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指数研究 | 第83-97页 |
·引言 | 第83-84页 |
·研究方法 | 第84-92页 |
·实验靶区选择 | 第84-85页 |
·数据源 | 第85页 |
·盐渍化土壤光谱响应特征参量提取 | 第85-86页 |
·盐渍化土壤光谱响应特征参量选择 | 第86-87页 |
·NHVI-SI 二维特征空间 | 第87-91页 |
·盐渍化遥感监测模型的构建 | 第91-92页 |
·分析及应用 | 第92-94页 |
·SDI 与土壤含盐量相关性分析 | 第92-93页 |
·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指数的应用 | 第93-94页 |
·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指数优势分析 | 第94页 |
·结论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100页 |
·主要结论 | 第97-99页 |
·大气校正及地面二向辐射失真校正 | 第97页 |
·光谱混合分解研究 | 第97-98页 |
·盐生植被指数构建 | 第98页 |
·NHVI-SI 特征空间及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指数研究 | 第98-99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0页 |
在读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发表论文清单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