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写词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9页 |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一、中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 第9-16页 |
(一) 历代医家对抑郁症病名的论述 | 第9-10页 |
(二) 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 | 第10-11页 |
(三) 中医药治疗 | 第11-16页 |
二、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 第16-24页 |
(一) 抑郁症的定义 | 第16页 |
(二) 抑郁症的分类 | 第16-17页 |
(三) 抑郁症的病因病机 | 第17-21页 |
(四) 抑郁症的诊断 | 第21-22页 |
(五) 抑郁症的西药治疗 | 第22-24页 |
实验研究 | 第24-33页 |
一、实验对象 | 第24页 |
二、实验器材 | 第24页 |
三、实验药品 | 第24页 |
四、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一) 动物分组 | 第24-25页 |
(二) 模型制备方法 | 第25页 |
(三) 大鼠体重的测量 | 第25-26页 |
(四) 大鼠行为学观察 | 第26页 |
(五) 血中ACTH、CORT、IL-1β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五、统计学方法 | 第26页 |
六、实验结果 | 第26-33页 |
(一) 大鼠体重变化 | 第26-27页 |
(二) 大鼠行为学观察 | 第27-29页 |
(三) 大鼠血浆中ACTH、CORT含量的变化 | 第29-31页 |
(四) 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的变化 | 第31-33页 |
讨论 | 第33-39页 |
一、关于抑郁症动物模型的评价 | 第33-34页 |
二、归脾汤组成及组方分析 | 第34-37页 |
(一) 归脾汤的方名释义 | 第34页 |
(二) 处方理论依据 | 第34页 |
(三) 现代药理研究 | 第34-37页 |
三、检测指标的意义 | 第37-39页 |
(一) 大鼠体重变化 | 第37页 |
(二) 大鼠行为学观察 | 第37页 |
(三) 大鼠血浆中ACTH、CORT含量的变化 | 第37-38页 |
(四) 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的变化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个人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