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进料式动态水力旋流器的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1页 |
| ·离心机 | 第10-13页 |
| ·水力旋流器 | 第13-14页 |
| ·水力旋流器的发展 | 第13页 |
| ·水力旋流器的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 ·水力旋流器的特点 | 第14页 |
| ·动态水力旋流器 | 第14-16页 |
| ·动态水力旋流器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 ·动态水力旋流器的结构及操作原理 | 第15-16页 |
| ·动态水力旋流器的特点 | 第16页 |
| ·分离设备的工艺指标 | 第16-20页 |
| ·分流比 | 第16-17页 |
| ·分离效率和修正分离效率 | 第17-18页 |
| ·分级效率 | 第18页 |
| ·分离粒度 | 第18-19页 |
| ·压力损失 | 第19-20页 |
| ·本文课题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2 中心进料式动态水力旋流器的结构特点 | 第21-29页 |
| ·旋流腔尺寸结构 | 第21-22页 |
| ·旋流发生部件 | 第22-23页 |
| ·进料方式 | 第23-24页 |
| ·溢流管结构 | 第24-25页 |
| ·溢流管布置方式 | 第24页 |
| ·溢流入口形式的设计 | 第24-25页 |
| ·中心进料式动态水力旋流器耐磨衬里 | 第25-27页 |
| ·固体颗粒对旋流器的磨损机理 | 第25-26页 |
| ·耐磨衬里材料 | 第26-27页 |
| ·机械密封结构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3 实验测试系统的建立和实验流程 | 第29-36页 |
| ·实验测试系统 | 第29-32页 |
| ·供液单元 | 第30-31页 |
| ·流量压力测量单元 | 第31页 |
| ·集砂罐 | 第31-32页 |
| ·实验机单元 | 第32页 |
| ·实验流程 | 第32-35页 |
| ·压力性能研究意义 | 第32-33页 |
| ·分离性能研究意义 | 第33-34页 |
| ·实验步骤 | 第34页 |
| ·分离实验颗粒的粒度分布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4 中心进料式动态水力旋流器压力性能实验 | 第36-48页 |
| ·电机转速对压降的影响 | 第36-42页 |
| ·分流比对压降的影响 | 第42-44页 |
| ·流量对压降的影响 | 第44-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5 中心进料式动态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实验 | 第48-57页 |
| ·电机转速对修正分离效率的影响 | 第48-51页 |
| ·分流比对修正分离效率的影响 | 第51-54页 |
| ·流量对修正分离效率的影响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6 中心进料式动态水力旋流器数值模拟 | 第57-86页 |
| ·数学模型选择 | 第57-63页 |
| ·湍流流动特征 | 第57-58页 |
| ·湍流基本方程 | 第58-59页 |
|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59-62页 |
| ·可动区域模型 | 第62-63页 |
| ·整机模型的建立 | 第63-64页 |
| ·网格划分 | 第63页 |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63-64页 |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4-68页 |
| ·各截面切向速度分布 | 第64-67页 |
| ·各截面轴向速度分布 | 第67-68页 |
| ·整机压力分布 | 第68-71页 |
| ·叶轮优化数值实验 | 第71-78页 |
| ·叶轮直径对压降的影响 | 第71-74页 |
| ·叶轮直径对切向速度的影响 | 第74-75页 |
| ·叶轮高度对压降的影响 | 第75-77页 |
| ·叶轮高度对切向速度的影响 | 第77-78页 |
| ·叶轮优化数值实验的实验验证 | 第78-83页 |
| ·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83-85页 |
| ·固体颗粒离散相模型(DPM) | 第83-84页 |
| ·离散相计算条件 | 第84页 |
| ·离散相计算结果 | 第84-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 结论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问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0-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