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西方经济学学派关于劳动者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研究评述 | 第12-13页 |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重点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平均奖的现实表现及其与平均主义的区别 | 第16-23页 |
·平均奖在我国初次分配中的表现 | 第16-17页 |
·体现平均奖思想的国外企业组织形式 | 第17-20页 |
·南斯拉夫的劳动管理型企业 | 第17-19页 |
·日本企业的分配制度 | 第19-20页 |
·平均主义与平均奖的区别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平均奖的经济性质的理论解释 | 第23-39页 |
·平均奖的经济性质的界定 | 第23-24页 |
·平均奖的源泉及本质——企业内劳动者协作创造的剩余 | 第24-28页 |
·合作剩余的产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关论述 | 第24-26页 |
·企业的本质是创造和分配合作剩余的组织 | 第26-28页 |
·平均奖形成的决定 | 第28-34页 |
·产权制度对收入分配的决定 | 第28-31页 |
·劳动者联合体产权的定义及形成 | 第31-34页 |
·劳动者联合体产权决定平均奖的分配 | 第34页 |
·平均奖的激励效应分析 | 第34-37页 |
·平均奖对企业员工的合作程度具有正激励效应 | 第35-36页 |
·平均奖有利于个人激励效应的增强 | 第36-37页 |
·平均奖的长期实施有利于激励效应的提高和员工间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基于联合产权制度的企业平均奖分配模型 | 第39-52页 |
·联合产权制度的内涵及企业剩余的分配机制 | 第39-42页 |
·联合产权制度的内涵 | 第39-40页 |
·联合产权制度下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模式 | 第40-42页 |
·平均奖分配的模型解释 | 第42-51页 |
·企业合作剩余的分配原则 | 第42页 |
·合作剩余在要素联合体和劳动者联合体之间分配的合作博弈分析 | 第42-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总结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A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