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绪论 | 第12-18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工作量及其创新点 | 第15-18页 |
| 2 区域构造背景及中生代构造演化 | 第18-35页 |
| ·西缘南北向构造带特征 | 第19-24页 |
| ·六盘山弧形构造特征 | 第24-28页 |
| ·南缘构造带主要特征 | 第28-30页 |
| ·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 | 第30-35页 |
| 3 沉积物源分析 | 第35-55页 |
| ·蚀源区物质组成及特征 | 第36-39页 |
| ·碎屑锆石定年及其物源特征 | 第39-50页 |
| ·重矿物确定物源 | 第50-55页 |
| 4 层序划分及层序地层格架 | 第55-71页 |
| ·地层划分及岩性特征 | 第55-61页 |
| ·层序识别及划分 | 第61-66页 |
| ·层序地层格架及层序地层特征 | 第66-71页 |
| 5 沉积体系与沉积相展布特征 | 第71-96页 |
| ·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 | 第71-83页 |
| ·延长组沉积相展布特征 | 第83-91页 |
| ·上侏罗统沉积分布特征 | 第91-96页 |
| 6 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 第96-115页 |
| ·区域关键构造事件 | 第96-99页 |
| ·中生界原型盆地特征 | 第99-106页 |
| ·燕山运动对中生界沉积的控制 | 第106-115页 |
| 7 结论 | 第115-1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7-12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第123-124页 |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