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1章 导言 | 第14-20页 |
·选题的现实背景 | 第14-15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金融市场的中介作用 | 第15页 |
·中介作用的门槛水平 | 第15-16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 | 第16页 |
·对比分析法 | 第16页 |
·案例分析法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7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金融市场在FDI与经济增长间中介作用的文献综述 | 第20-34页 |
·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20-23页 |
·FDI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 第20-22页 |
·FDI对经济增长不产生促进作用 | 第22-23页 |
·金融市场在FDI对经济增长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 第23-28页 |
·国外学者的研究 | 第23-25页 |
·国内学者的研究 | 第25-28页 |
·金融市场发挥中介作用的途径 | 第28-33页 |
·提高资金和储蓄的利用率 | 第28-30页 |
·确保企业的健康成长 | 第30-31页 |
·提供股票市场和银行体系的服务 | 第31-32页 |
·减少潜在的经济损失 | 第32-33页 |
·现有文献的总结与评述 | 第33-34页 |
第3章 金融市场在FDI与经济增长间中介作用的理论分析 | 第34-43页 |
·经济模型对比的角度 | 第34-36页 |
·东道国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情形 | 第34-35页 |
·东道国金融市场完善的情形 | 第35-36页 |
·数学理论推导的角度 | 第36-42页 |
·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的生产决策 | 第37-38页 |
·企业家个人行为的选择 | 第38-40页 |
·金融市场效率发展状况的比较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金融市场中介作用存在性的实证分析 | 第43-51页 |
·模型选择及数据说明 | 第43-44页 |
·模型设定 | 第44-45页 |
·单方根检验模型 | 第44-45页 |
·协整检验模型 | 第45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 | 第45页 |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45-50页 |
·样本数据的单方根检验结果 | 第46-47页 |
·样本数据的协整检验结果 | 第47-48页 |
·样本数据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金融市场中介作用门槛水平的实证分析 | 第51-64页 |
·各省银行体系效率的测算 | 第51-57页 |
·模型选择及数据说明 | 第51-52页 |
·模型设定 | 第52-54页 |
·计量结果及特征 | 第54-57页 |
·金融市场中介作用门槛水平的测量 | 第57-60页 |
·模型选择及数据说明 | 第57-58页 |
·模型设定 | 第58页 |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58-60页 |
·门槛水平的测量 | 第60页 |
·我国各地区的情形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4-72页 |
·关于金融市场中介作用的结论 | 第64-68页 |
·增加企业外部融资 | 第64-65页 |
·疏通产业前后关联 | 第65-67页 |
·降低信息获取成本 | 第67页 |
·减少投资外在风险 | 第67页 |
·促进企业良性竞争 | 第67-68页 |
·更好发挥金融市场中介作用的政策建议 | 第68-71页 |
·奠定金融基础 | 第68-69页 |
·搭建中介桥梁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7-8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