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镜结构下的基层政府和农民--以山东省压煤搬迁村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1页 |
| 一、研究的问题 | 第11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四、本文的结构和创新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压煤搬迁村庄的重塑 | 第21-34页 |
| 一、X村的概况 | 第21-22页 |
| 二、新村与旧村的比较 | 第22-23页 |
| 三、在这次村庄搬迁中干部与村民的感受 | 第23-29页 |
| (一) 干部的感受 | 第23-28页 |
| (二) 农民的感受 | 第28-29页 |
| 四、X村的重塑 | 第29-31页 |
| 五、进一步的探讨 | 第31-33页 |
| 六、一个简短的结论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搬迁过程中基层政府的干部和农民的矛盾心态 | 第34-48页 |
| 一、矛盾心态产生的背景 | 第34-35页 |
| 二、干部和村民的界定 | 第35-37页 |
| 三、干部和农民的矛盾心态 | 第37-46页 |
| (一) 干部的矛盾心态 | 第37-41页 |
| (二) 农民的矛盾心态 | 第41-46页 |
| 四、小结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三棱镜结构下的基层政府和农民 | 第48-62页 |
| 一、三棱镜概念的使用 | 第48-49页 |
| 二、三棱镜结构下的基层政府和农民 | 第49-55页 |
| (一) 三棱镜结构下的基层政府 | 第50-53页 |
| (二) 三棱镜结构下的农民 | 第53-54页 |
| (三) 三棱镜结构下的基层政府和农民 | 第54-55页 |
| 三、结构二重性理论:显性关系与隐性关系 | 第55-58页 |
| 四、基层政府和农民的场域与惯习 | 第58-60页 |
| (一) 基层政府的政治场域和惯习 | 第59页 |
| (二) 农民的社会场域和惯习 | 第59-60页 |
| 五、小结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对本研究的反思 | 第62-64页 |
| 一、我站在谁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 第62-63页 |
| 二、文章具有“就事论事”的倾向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