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8页 |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PRRSV nsp2、nsp10与宿主细胞蛋白DDX18相互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的分析 | 第15-16页 |
1.3.2 PRRSV nsp1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16页 |
1.3.3 与PRRSV nsp11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的筛选 | 第16页 |
1.3.4 PRRSV nsp11与宿主细胞蛋白IRAK1相互作用的分析及IRAK1调控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 | 第16-17页 |
1.4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第二章 PRRSV nsp2、nsp10与宿主细胞蛋白DDX18的相互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 | 第18-38页 |
2.1 前言 | 第18-19页 |
2.2 材料方法 | 第19-28页 |
2.2.1 材料 | 第19-22页 |
2.2.2 方法 | 第22-2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6页 |
2.3.1 宿主细胞蛋白DDX18的扩增 | 第28页 |
2.3.2 免疫共沉淀(Co-IP)验证nsp2、nsp10与DDX18的相互作用 | 第28-30页 |
2.3.3 nsp2、nsp10与DDX18相互作用区域的确定 | 第30-32页 |
2.3.4 激光共聚焦验证nsp2、nsp10与DDX18的相互作用 | 第32-33页 |
2.3.5 沉默DDX18基因对PRRSV复制和增殖的影响 | 第33-35页 |
2.3.6 过表达DDX18对PRRSV复制和增殖的影响 | 第35-36页 |
2.4 讨论 | 第36-37页 |
2.5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PRRSV nsp11与宿主细胞蛋白IRAK1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 | 第38-69页 |
3.1 前言 | 第38-39页 |
3.2 材料方法 | 第39-45页 |
3.2.1 材料 | 第39-40页 |
3.2.2 方法 | 第40-45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5-66页 |
3.3.1 nsp1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 第45-47页 |
3.3.2 nsp11与宿主细胞蛋白互作的筛选 | 第47-48页 |
3.3.3 质谱分析鉴定差异条带 | 第48-53页 |
3.3.4 宿主细胞蛋白IRAK1基因的扩增 | 第53页 |
3.3.5 免疫共沉淀(Co-IP)验证nsp11与IRAK1的相互作用 | 第53-54页 |
3.3.6 激光共聚焦验证nsp11与宿主细胞蛋白IRAK1的相互作用 | 第54-55页 |
3.3.7 沉默宿主细胞IRAK1基因对PRRSV复制和增殖的影响 | 第55-57页 |
3.3.8 过表达IRAK1对PRRSV复制和增殖的影响 | 第57-58页 |
3.3.9 PRRSV感染对IRAK1表达的影响 | 第58-59页 |
3.3.10 mml-miR-146a可以抑制IRAK1的表达 | 第59-61页 |
3.3.11 PRRSV通过上调mm1-miR-146a而抑制IRAK1的表达 | 第61-62页 |
3.3.12 下调IRAK1影响IRF7的表达 | 第62-63页 |
3.3.13 下调IRAKI抑制IFN-β的表达 | 第63页 |
3.3.14 mm1-miR-146a对PRRSV复制的影响 | 第63-64页 |
3.3.15 mm1-miR-146a对RvJXwn-BS2-Mut复制影响 | 第64-66页 |
3.4 讨论 | 第66-68页 |
3.5 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9-70页 |
第五章 创新点 | 第70-71页 |
第六章 文献综述 | 第71-79页 |
6.1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s)的功能域 | 第71-72页 |
6.2 IRAK1的生物学功能 | 第72-74页 |
6.3 IRAK2的生物学功能 | 第74页 |
6.4 IRAK-M的生物学功能 | 第74-75页 |
6.5 IRAK4的生物学功能 | 第75-76页 |
6.6 MicroRNA-146a与IRAKs | 第76-78页 |
6.7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作者简介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