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3-28页 |
1 祖国医学对出血性中风的认识 | 第13-19页 |
·病名 | 第13页 |
·病因病机 | 第13-17页 |
·风邪致病 | 第14-15页 |
·火邪致病 | 第15页 |
·痰邪致病 | 第15-16页 |
·瘀血致病 | 第16页 |
·因虚致病 | 第16-17页 |
·治则治法 | 第17-19页 |
·古代医家 | 第17-18页 |
·现代医家 | 第18-19页 |
2 现代医学对脑出血的认识 | 第19-21页 |
·脑出血病理损伤机制 | 第19-21页 |
·脑出血后古位效应及血肿扩大 | 第19-20页 |
·脑出血局部脑血流变化 | 第20页 |
·脑出血后脑水肿 | 第20页 |
·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 | 第20页 |
·细胞凋亡 | 第20-21页 |
·脑出血治疗概况 | 第21页 |
·内科治疗 | 第21页 |
·外科治疗 | 第21页 |
3 抵当汤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机制 | 第21-28页 |
·气血逆乱、脑络损伤是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机 | 第21-23页 |
·气机升降失常是出血性中风的病机关键 | 第21-22页 |
·脑络损伤是出血性中风的病理基础 | 第22-23页 |
·血蓄于脑是出血性中风的病理中心 | 第23页 |
·活血化瘀、泻下通腑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重要方法 | 第23-25页 |
·瘀血宜散 | 第23-24页 |
·气逆宜降 | 第24-25页 |
·活血化瘀、泻下通腑的代表方剂——抵当汤 | 第25-28页 |
·抵当汤的方药探析 | 第25-26页 |
·抵当汤的药理作用 | 第26页 |
·抵当汤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依据 | 第26-28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8-45页 |
1 抵当汤对高血压脑出血模型大鼠血压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 第28-32页 |
·材料 | 第28页 |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药物及试剂 | 第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方法 | 第28-30页 |
·分组 | 第28页 |
·造模 | 第28页 |
·中药煎剂制备及给药 | 第28-29页 |
·指标观察 | 第29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9-30页 |
·结果 | 第30-31页 |
·血压 | 第30页 |
·神经功能缺损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2 抵当汤对高血压脑出血模型大鼠rCBF的影响 | 第32-33页 |
·材料 | 第32页 |
·实验动物 | 第32页 |
·药物及试剂 | 第32页 |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方法 | 第32-33页 |
·分组 | 第32页 |
·造模 | 第32页 |
·中药煎剂制备及给药 | 第32页 |
·rCBF测定 | 第32-33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33页 |
·结果 | 第33页 |
·讨论 | 第33页 |
3 抵当汤对高血压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HIF-1α的影响 | 第33-40页 |
·材料 | 第33-34页 |
·实验动物 | 第33页 |
·药物及试剂 | 第33-34页 |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方法 | 第34-38页 |
·分组 | 第34页 |
·造模 | 第34-35页 |
·中药煎剂制备及给药 | 第35页 |
·HIF-1α检测 | 第35-38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38页 |
·结果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40页 |
4 抵当汤对高血压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Tf/TfR的影响 | 第40-45页 |
·材料 | 第40页 |
·实验动物 | 第40页 |
·药物及试剂 | 第40页 |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方法 | 第40-41页 |
·分组 | 第40页 |
·造模 | 第40页 |
·中药煎剂制备及给药 | 第40页 |
·Tf/TfR检测 | 第40-41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41页 |
·结果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附录 | 第52-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