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CIS的居住社区可识别性研究
| 致谢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1 绪论 | 第12-2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5页 |
| ·背景 | 第12页 |
| ·问题来源 | 第12-14页 |
| ·问题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 ·居住社区识别性的价值 | 第15页 |
| ·居住环境品质的关怀和重视 | 第15-16页 |
| ·良性互动的建立 | 第16-17页 |
| ·研究动态 | 第17-20页 |
| ·国外城市可识别性研究现状 | 第19页 |
| ·国内城市可识别性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及研究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 ·研究框架 | 第21-23页 |
| 2 居住社区可识别性研究的范畴 | 第23-34页 |
| ·居住社区再认识 | 第23-27页 |
| ·居住社区的属性 | 第23-25页 |
| ·居住社区基本构成 | 第25页 |
| ·居住社区的特征 | 第25-26页 |
| ·居住社区的分类 | 第26-27页 |
| ·可识别性与形象识别 | 第27-31页 |
| ·居住社区形象识别来源 | 第27-29页 |
| ·可识别性界定 | 第29-30页 |
| ·社区形象可识别要素 | 第30-31页 |
| ·视觉可识别的主要构成元素 | 第31-34页 |
| ·路径(Path) | 第32页 |
| ·边界(Edge) | 第32页 |
| ·区域(District) | 第32-33页 |
| ·节点(Node) | 第33页 |
| ·地标(Landmark) | 第33-34页 |
| 3 居住社区可识别形象调查及分析 | 第34-47页 |
| ·基本概况 | 第34-35页 |
| ·采用的调查方法 | 第34-35页 |
| ·研究对象选取 | 第35页 |
| ·数据统计及分析 | 第35-45页 |
| ·地缘识别的相关统计 | 第37-39页 |
| ·理念识别的相关统计 | 第39-40页 |
| ·人文识别的相关统计 | 第40-42页 |
| ·行为识别的相关统计 | 第42-43页 |
| ·视觉识别的相关统计 | 第43-45页 |
| ·可识别要素初步提炼 | 第45-47页 |
| ·居住社区形象识别要素构成 | 第45-46页 |
| ·形象的不同维度要素 | 第46-47页 |
| 4 居住社区可识别设计的原则要点 | 第47-53页 |
| ·居住社区可识别设计原则 | 第47-51页 |
| ·尊重自然原则 | 第47-48页 |
| ·体现时代性原则 | 第48-49页 |
| ·体现人性化原则 | 第49页 |
| ·展现地域形象原则 | 第49页 |
| ·视域原则 | 第49-50页 |
| ·系统原则 | 第50-51页 |
| ·居住社区形象的定位 | 第51页 |
| ·规划设计过程注意要点 | 第51-53页 |
| ·强调景观共性 | 第52页 |
| ·突出文化品位 | 第52页 |
| ·多元化审美需求 | 第52页 |
| ·可持续生态环境 | 第52-53页 |
| 5 居住社区可识别要素研究 | 第53-81页 |
| ·居住社区的地缘可识别要素 | 第53-56页 |
| ·自然地貌、环境、山水特色 | 第53-55页 |
| ·知名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设施 | 第55页 |
| ·历史地段和名胜古迹 | 第55-56页 |
| ·地段区位、交通联络 | 第56页 |
| ·居住社区的理念可识别要素 | 第56-60页 |
| ·理念识别的功能 | 第56-57页 |
| ·理念定位的原则 | 第57页 |
| ·理念的定位步骤 | 第57页 |
| ·品牌形象及卖点 | 第57-59页 |
| ·场所感及价值观念 | 第59-60页 |
| ·居住社区的人文可识别要素 | 第60-62页 |
| ·人文资源、历史背景、历史传承 | 第60页 |
| ·居民文化、风土人情、民俗文化 | 第60-62页 |
| ·居住社区的行为可识别要素 | 第62-67页 |
| ·居民生活娱乐 | 第62页 |
| ·节庆娱乐、社会活动 | 第62-63页 |
| ·居民参与 | 第63-67页 |
| ·居住社区的视觉可识别要素 | 第67-81页 |
| ·空间形态要素 | 第67-73页 |
| ·视觉标识系统 | 第73-75页 |
| ·物质符号 | 第75-77页 |
| ·视觉关系 | 第77-78页 |
| ·色彩对比 | 第78-79页 |
| ·植物特色 | 第79-81页 |
| 6 案例分析 | 第81-97页 |
| ·总体概况 | 第81-83页 |
| ·设计定位 | 第81页 |
| ·设计原则 | 第81-82页 |
| ·设计平面图 | 第82-83页 |
| ·居住社区可识别性策划分析 | 第83-97页 |
| ·地缘识别分析 | 第83页 |
| ·理念识别分析 | 第83-85页 |
| ·人文可识别分析 | 第85-86页 |
| ·视觉可识别分析 | 第86-97页 |
| 7 结论及展望 | 第97-100页 |
| ·研究结论 | 第98页 |
| ·建议及展望 | 第98-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 1 专著参考文献[M] | 第100-101页 |
| 2 期刊参考文献[J] | 第101-102页 |
| 3 学位论文参考文献[D] | 第102页 |
| 4 网上电子公告参考文献[EB/OL] | 第102-104页 |
| 附录 | 第104-109页 |
| 问卷调查 | 第104-107页 |
| 访问调查 | 第107-108页 |
| 实地调查 | 第108页 |
| 网络调查 | 第108-109页 |
| 详细摘要 | 第109-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