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目的及研究价值 | 第11-12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国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近期研究成果 | 第14-15页 |
·本文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 通货膨胀根源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通货膨胀的定义 | 第17-18页 |
·通货膨胀成因的基础理论 | 第18-20页 |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 第18-19页 |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 第19页 |
·混合型通货膨胀 | 第19-20页 |
·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 | 第20页 |
·货币数量与通货膨胀 | 第20页 |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数选择 | 第20-23页 |
3. 经济中通货膨胀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44页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 第23-25页 |
·我国2007 年度出现通货膨胀现象的经济背景 | 第25-34页 |
·利率市场化 | 第26-27页 |
·流动性过剩 | 第27-28页 |
·人民币对外升值 | 第28-30页 |
·进出口水平变化 | 第30-32页 |
·经济加速增长 | 第32-34页 |
·经济中通货膨胀问题的特征 | 第34-39页 |
·通货膨胀的结构性特征 | 第35-37页 |
·通货膨胀由温和型向奔腾型转变 | 第37页 |
·通货膨胀的非平衡性 | 第37-39页 |
·经济中通货膨胀原因的理论总结 | 第39-44页 |
·流动性过剩根源论 | 第39-41页 |
·结构性通过膨胀 | 第41-42页 |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 第42-43页 |
·经济增长推动论 | 第43-44页 |
4. 经济中通货膨胀根源的实证分析 | 第44-54页 |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第44-45页 |
·经济变量的平稳性分析(ADF 检验) | 第45-47页 |
·CPI 与其他经济变量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7-50页 |
·CPI 与I(实际固定资产投资)的格兰杰检验 | 第47-48页 |
·CPI 与M2(广义货币供给)的格兰杰检验 | 第48页 |
·CPI 与PPI(生产者物价指数)的格兰杰检验 | 第48-49页 |
·CPI 与GDP(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格兰杰检验 | 第49-50页 |
·原因变量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50-53页 |
·(实际固定资产投资)与M2(广义货币供给)的格兰杰检验 | 第50-51页 |
·GDP 与M2(广义货币供给)的格兰杰检验 | 第51-52页 |
·GDP 与I 的格兰杰检验 | 第52-53页 |
·实证检验结论 | 第53-54页 |
5. 解决经济中通货膨胀问题的政策建议 | 第54-63页 |
·从调节投资的角度控制我国通货膨胀 | 第54-56页 |
·投资结构的调整 | 第55页 |
·投资方向和力度的调整 | 第55-56页 |
·民间资本的利用 | 第56页 |
·从流动性过剩的角度控制我国通货膨胀 | 第56-58页 |
·制度上解决我国现在流动性过剩问题 | 第56-57页 |
·采取“走出去”战略对外疏导流动性 | 第57页 |
·调整我国引资策略 | 第57-58页 |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控制我国通货膨胀 | 第58-63页 |
·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通胀 | 第58-60页 |
·实施与货币政策相适应的财政政策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