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论文--团史论文

湖南共青团研究(1920-1927)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表格目录第8-9页
绪论第9-26页
 一、选题意义第9-10页
  (一) 理论意义第9页
  (二) 现实意义第9-10页
 二、学术史回顾及研究空间第10-14页
  (一) 研究现状述评第10-13页
  (二) 研究空间第13-14页
 三、本文的突破点第14-19页
  (一) 内容方面第14-17页
  (二) 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三) 资料方面第18-19页
 四、理论依据第19-24页
 五、本文的研究思路第24-26页
第一章 湖南共青团诞生的背景第26-70页
 第一节 文化生态视野下的湖南区域第26-40页
  一、自然生态环境的杂揉性第27-30页
  二、社会生态环境的多因素并存性第30-40页
 第二节 从社会思潮看五四时期湖南的新旧文化第40-51页
  一、反对奴隶根性,倡导个性解放第40-44页
  二、改革学校体制,提倡平民教育第44-47页
  三、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第47-48页
  四、批判传统礼教,提倡妇女解放第48-51页
 第三节 五四时期湖南的新型社团第51-70页
  一、政党与社团标准的理论考察第51-56页
  二、新民学会与心社第56-70页
第二章 湖南共青团的群体结构与基层组织形态第70-130页
 第一节 湖南共青团述略第70-74页
  一、渊源与组织定位第70-72页
  二、主要工作第72-74页
  三、历史评价第74页
 第二节 团员的群体结构第74-91页
  一、自然构成第74-83页
  二、社会构成第83-91页
 第三节 团干的群体结构第91-98页
  一、自然构成第95-96页
  二、社会构成第96-98页
 第四节 基层团组织形态第98-130页
  一、入团第100-104页
  二、支部生活第104-115页
  三、经费、团内交通与情报传递第115-130页
第三章 湖南共青团的群体分析第130-184页
 第一节 湖南共青团与共产党第130-156页
  一、团党早年关系第130-138页
  二、湖南之团党关系第138-156页
 第二节 湖南共青团与国民党第156-170页
  一、在党团领导下,湘区国民党渐次建立第157-161页
  二、团湖南区委发展国民党与团组织的策略第161-167页
  三、湖南共青团与“右派”问题第167-170页
 第三节 从“学潮”、“学运”看早年湖南共青团第170-184页
  一、三师风潮的涨退:诸元合为第172-179页
  二、“平江油潮”:不了了之第179-184页
结语:背景、群体结构与组织形象之间的内在逻辑第184-190页
参考文献第190-201页
后记第201-203页
读博期间科研论文发表情况第203-205页

论文共2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释赞宁《宋高僧传》研究--兼与《高僧传》、《续高僧传》之比较
下一篇:飞鸟与诗学--以中国古代飞鸟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