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纤通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和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0页 |
1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药研究进展 | 第16-25页 |
·病名归属 | 第16-18页 |
·病因病机研究 | 第18-19页 |
·辨证论治 | 第19-22页 |
·临床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2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第25-29页 |
·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西医治疗进展 | 第27-29页 |
3 问题及展望 | 第29-30页 |
第二章 肺纤通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 第30-43页 |
前言 | 第30页 |
1 对象与方法 | 第30-34页 |
·临床资料 | 第30-32页 |
·治疗方法 | 第32-33页 |
·观察指标及标准 | 第33-34页 |
·统计方法 | 第34页 |
2 结果 | 第34-40页 |
·综合疗效比较 | 第34-35页 |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积分比较 | 第35-36页 |
·肺功能评估 | 第36-37页 |
·动脉血氧分压改善情况 | 第37页 |
·肺部HRCT变化评定 | 第37-38页 |
·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 第38-39页 |
·6分钟步行实验 | 第39页 |
·不良反应监测 | 第39-40页 |
3 讨论 | 第40-43页 |
·肺纤通组方原则 | 第40页 |
·临床观察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第三章 肺纤通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实验研究 | 第43-54页 |
前言 | 第4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实验动物 | 第43页 |
·主要试剂 | 第43-44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4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4-47页 |
·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44-45页 |
·实验分组 | 第45页 |
·给药方法 | 第45-46页 |
·大鼠一般状态观察 | 第46页 |
·肺功能实验 | 第46页 |
·标本采集 | 第46页 |
·肺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46-47页 |
·放免法检测血清IFN-γ、IL-4含量 | 第47页 |
·测定凝血功能 | 第47页 |
3 统计方法 | 第47页 |
4 实验结果 | 第47-52页 |
·大鼠一般形态 | 第47-48页 |
·大鼠死亡情况 | 第48页 |
·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 | 第48-49页 |
·大鼠血清中IL-4、IFN-γ含量 | 第49-50页 |
·血清中凝血四项水平 | 第50页 |
·肺功能指标 | 第50-52页 |
5 讨论 | 第52-54页 |
·建立肺纤维化动物模型 | 第52页 |
·建立气虚血瘀型肺纤维化动物模型 | 第52页 |
·肺纤通方治疗IPF作用机理的探讨 | 第52-53页 |
·肺纤通方对IPF大鼠模型肺功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附图:HE染色组织病理学改变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附录 | 第61-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个人简历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