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1章 传统文化与绘画之间衍生、并蓄的逻辑关系 | 第8-19页 |
·中华文化催生中国传统意象绘画 | 第8-9页 |
·中国传统意象绘画的特征及内涵 | 第9-10页 |
·现当代语境下中国“意象油画”的特征及内涵 | 第10-11页 |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中国“意象油画”的碰撞与交融 | 第11-15页 |
·强调减化 | 第11-12页 |
·通变 | 第12-14页 |
·缘物寄情,强调诗化 | 第14-15页 |
·偶然性在绘画中的运用 | 第15页 |
·打破藩篱,融会东西,吸收传统散点透视 | 第15页 |
·中国传统艺术门类对中国“意象油画”形成的启发 | 第15-19页 |
·书法 | 第15-16页 |
·诗歌 | 第16-18页 |
·戏剧 | 第18-19页 |
第2章 中国“意象油画”的历史脉络与进程 | 第19-30页 |
·19 世纪中期,个人化初探阶段 | 第19-20页 |
·20 世纪30 年代,机构性摸索阶段 | 第20-21页 |
·20 世纪50 年代,自主性深化阶段 | 第21-23页 |
·20 世纪80 年代,集体性深研阶段 | 第23-26页 |
·20 世纪90 年代至今,高度化提纯阶段 | 第26-30页 |
第3章 中国“意象油画”在东西方语境中不同的话语权 | 第30-39页 |
·求同存异的东西方绘画语言格局 | 第30-33页 |
·画面结构 | 第30-31页 |
·造型手段 | 第31页 |
·虚实关系 | 第31-32页 |
·画面效果 | 第32页 |
·颜色搭配 | 第32-33页 |
·程式化手段 | 第33页 |
·东西方绘画语言处理的相似之处 | 第33-37页 |
·东西方绘画都强调师法自然 | 第33页 |
·东西方绘画都强调偶然性因素 | 第33-34页 |
·东方绘画中讲求的记白当黑与西方绘画中强调的正负形有相似之处 | 第34页 |
·中国绘画的画面分割与西方绘画的具象中的抽象因素有相似之处 | 第34页 |
·中国绘画中讲求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与西方绘画中讲求的“繁简搭配,拒绝平均”有相似之处 | 第34-35页 |
·西方强调的“形似与神似”的关系与中国画传统强调的“似与不似之间”有相似之处 | 第35-36页 |
·中国画的传统笔墨与中国油画的意象性表达具有相似之处 | 第36-37页 |
·双重语境下中国油画的意象性表达手法 | 第37-39页 |
第4章 现当代语境下讨论中国“意象油画”的意义 | 第39-44页 |
·理论意义 | 第39-40页 |
·现实意义 | 第40-44页 |
·意象表达与创作的时代性具有很大关联 | 第40-41页 |
·意象表达的自由性为实现艺术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 | 第41页 |
·意象表达可以引发观者与画家的互动 | 第41-42页 |
·意象表达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是确立中国油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地位的重要标志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