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美学论文

朱光潜和桐城派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朱光潜的学术观第10-22页
 第一节 学术是有机的第10-12页
 第二节 学术是历史的第12-15页
 第三节 学术是自由的第15-18页
 第四节 学术是科学的第18-22页
第二章 朱光潜对桐城派的评价第22-29页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对桐城派的批评第22-24页
 第二节 朱光潜对桐城派的评价第24-29页
第三章 朱光潜与桐城派的人生联系第29-40页
 第一节 相近的自然人文背景第29-30页
 第二节 家族联系第30-31页
 第三节 教育联系第31-35页
 第四节 朱光潜与桐城派后学的交谊第35-40页
第四章 朱光潜与桐城派的学理联系第40-72页
 第一节 义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第40-47页
 第二节 "因声求气"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第47-59页
 第三节 阳刚阴柔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第59-64页
 第四节 翻译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第64-72页
第五章 朱光潜和桐城派关联的当代意义第72-77页
 第一节 学问是有根的第72-74页
 第二节 现代美学必须建立在中西融合的基础上第74-77页
结论第77-79页
参考文献与注释第79-84页
致谢第84-8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心灵的驱使”,还是“上帝的召唤”--油坊庄妇女基督教“信仰”之研究
下一篇:诺齐克“权利”视角下的国家权力--“最弱意义国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