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专家的专业性和公共性探析--以于丹、三鹿事件中专家为个案的考察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三、概念界定及个案选择 | 第12-14页 |
四、研究综述 | 第14-21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21页 |
六、论文架构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学娱明星":娱乐场所里的众声喧哗 | 第23-39页 |
第一节 从国学经典到心灵鸡汤 | 第23-26页 |
一、深宅大院与百姓人家的零距离 | 第23-25页 |
二、十博士们的愤慨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从麻辣教师到魅力主讲 | 第26-31页 |
一、一个影视传播学教授的国学之旅 | 第27-28页 |
二、穿越媒介喧嚣看待"赢者输" | 第28-31页 |
第三节 从学术布道到深度娱乐 | 第31-39页 |
一、百家讲坛的突围 | 第31-33页 |
二、契合大众传播的"布道者" | 第33-35页 |
三、娱乐性对公共性的消解 | 第35-39页 |
第三章 "领域专家":专业工具下的低声吟唱 | 第39-64页 |
第一节 三鹿事件始末和专家群体 | 第39-43页 |
一、事件阶段划分 | 第39-42页 |
二、样本选择和专家界定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关于媒介专家的框架分析 | 第43-58页 |
一、框架设计和类目构建 | 第43-45页 |
二、研究发现 | 第45-58页 |
第三节 专业性对公共性的束缚 | 第58-64页 |
一、专业性与公共性的纠结 | 第60-61页 |
二、被双重禁锢的专家意见 | 第61-64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64-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