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0-23页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中医对该病的认识 | 第10-14页 |
·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 | 第14-18页 |
2.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工作生活事件量表(LES)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22页 |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 第18-20页 |
·工作生活事件量表(LES) | 第20-22页 |
3. 评论及展望 | 第22-23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3-30页 |
1 病例来源 | 第23页 |
2 病例标准 | 第23页 |
3 诊断标准要点 | 第23页 |
4 纳入标准 | 第23页 |
5 排除标准 | 第23-24页 |
6 临床资料 | 第24页 |
7 方法、数据处理、统计及结果 | 第24-30页 |
·LES表的数据处理、统计及结果 | 第24-25页 |
·EPQ表的数据处理、统计及结果 | 第25-30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0-34页 |
1 社会心理应激因素与EM | 第30-31页 |
·立论依据 | 第30页 |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30-31页 |
2 EPQ与EM的关系分析 | 第31-32页 |
·立论依据 | 第31-32页 |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32页 |
3 从中医角度讨论社会心理应激因素、人格与EM的关系 | 第32-33页 |
·立论依据 | 第32-33页 |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33页 |
4 EM在情志因素方面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第33-34页 |
·社会应激方面 | 第33页 |
·人格方面 | 第33-34页 |
第四部分 结语 | 第34-35页 |
1、结论 | 第34页 |
2、不足与展望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附录 | 第39-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