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论 | 第8-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研究西北少数民族公民的非政治制度参与及其对策的意义 | 第9-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四、研究西北少数民族公民的非政治制度参与及其对策的理论和 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西北少数民族公民的非制度政治参与的涵义 | 第16-24页 |
一、政治参与和非制度政治参与的概述 | 第16-19页 |
二、西北少数民族公民的非制度政治参与的构成 | 第19-21页 |
三、公民的非政治制度参与同西北地区政治稳定 | 第21-24页 |
第二章 西北少数民族公民的非制度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 | 第24-31页 |
一、越级上访 | 第24-25页 |
二、批判式的民怨 | 第25页 |
三、个体自裁行为 | 第25-26页 |
四 暴力反抗和集合行为 | 第26-27页 |
六、突发性群体事件 | 第27-28页 |
七、暴力恐怖活动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当前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公民的非制度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第31-38页 |
一、当前西北少数民族公民的非制度政治参与的特点 | 第31-34页 |
(一) 参与主体的民族性 | 第31-32页 |
(二) 参与动机的维权性 | 第32-33页 |
(三) 参与行为的极端性和非理性 | 第33-34页 |
(四) 参与范围的广泛性和地域性 | 第34页 |
二、西北少数民族公民的非政治制度参与的发展趋势 | 第34-38页 |
(一) 由个别的分散的形式向集中的,群体的形式发展 | 第34-35页 |
(二)目的由经济和政治权益的维护转向政治权利的分享 | 第35-37页 |
(三) 方式由“言论式”转向“行为式”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当前西北少数民族公民的非制度政治参与的成因及效应分析 | 第38-54页 |
一、西北少数民族公民的非制度政治参与的成因分析 | 第38-48页 |
(一) 利益分化扩大了少数民族公民的收入差距 | 第38-40页 |
(二) 西北少数民族公民的法律意识淡薄 | 第40-42页 |
(三) 少数民族公民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 | 第42-44页 |
(四) 某些地方政府的政府行为失范 | 第44-46页 |
(五) 地缘政治和国际环境影响 | 第46-48页 |
二、西北少数民族公民的非制度政治参与的效应分析 | 第48-54页 |
(一) 影响了现行政治系统和社会稳定 | 第48-50页 |
(二) 阻碍了民族自治地方的民主政治建设 | 第50-51页 |
(三) 改变了相关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 | 第51-52页 |
(四) 扰乱了政治文化和少数民族公民的政治心理 | 第52-54页 |
第五章 西北少数民族公民的非制度政治参与的治理对策 | 第54-66页 |
一、调整利益分配结构 | 第54-56页 |
二、完善民主参与机制 | 第56-58页 |
三、改革和创新信访制度 | 第58-60页 |
四、建立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有效沟通 | 第60-61页 |
五、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 | 第61-63页 |
六、把政治参与纳入制度化轨道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