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涡及其典型天气过程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高原低值系统研究进展 | 第9-17页 |
·武都涡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武都涡基本特征统计分析 | 第22-31页 |
·武都涡活动特征 | 第22-24页 |
·武都涡活动频率 | 第22-23页 |
·武都涡生成地和移动路径 | 第23-24页 |
·武都涡特征与西北地区东南部降水的关系 | 第24-26页 |
·武都涡源地与降雨量的关系 | 第24-25页 |
·武都涡生命史与降雨量的关系 | 第25-26页 |
·武都涡移动路径与降雨量的关系 | 第26页 |
·武都涡的环流背景 | 第26-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武都涡与高原涡降水过程对比分析 | 第31-47页 |
·降水实况和受灾情况 | 第31-32页 |
·环流背景及影响系统分析 | 第32-37页 |
·物理量诊断分析 | 第37-43页 |
·水汽条件 | 第37-40页 |
·垂直运动条件 | 第40-42页 |
·能量条件 | 第42-43页 |
·急流 | 第43-45页 |
·低空急流 | 第43页 |
·高低空急流配置 | 第43-45页 |
·对流天气诊断量分析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第四章 一次武都涡暴雨过程数值模拟 | 第47-68页 |
·WRF模式简介 | 第47-53页 |
·WRF模式概况 | 第47-48页 |
·WRF模式动力框架 | 第48-51页 |
·模式物理过程及参数化 | 第51-52页 |
·WRF模式的运行流程 | 第52-53页 |
·模拟设计 | 第53-54页 |
·模拟结果检验 | 第54-57页 |
·流场对比 | 第54-56页 |
·武都涡中心位置对比 | 第56页 |
·对武都涡降水模拟能力检验 | 第56-57页 |
·武都涡结构分析 | 第57-66页 |
·风场和高度场分析 | 第57-60页 |
·涡度分析 | 第60-65页 |
·散度分析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点 | 第69页 |
·存在的问题与下一步研究工作计划 | 第69-70页 |
在读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