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安置社区居民道德重建问题研究--以陈家桥桥东社区为研究个案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2页 |
·安置社区道德重建提出的社会背景 | 第8页 |
·安置社区道德重建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第8-10页 |
·安置社区道德重建研究的学术意义 | 第9页 |
·安置社区道德重建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0-12页 |
2 文献述评 | 第12-18页 |
·关于道德的理论述评 | 第12-14页 |
·关于安置社区及其道德建设的文献述评 | 第14-17页 |
·安置社区的概念及特征 | 第14-15页 |
·社区道德建设的研究成果 | 第15-17页 |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7-18页 |
3 安置社区居民道德失范的现状及研究策略 | 第18-25页 |
·研究个案陈家桥桥东社区概况 | 第18页 |
·安置社区居民道德问题的研究策略 | 第18-19页 |
·安置社区居民道德失范的现状 | 第19-25页 |
·传统道德消解,社会风气不良 | 第19-22页 |
·市民道德缺位,道德冲突严重 | 第22-23页 |
·抱怨报复心理严重,影响和谐稳定 | 第23-25页 |
4 安置社区居民道德失范的原因剖析 | 第25-30页 |
·居住方式和交往方式突变,角色意识转变滞后 | 第25页 |
·征地制度存在缺陷,农民利益无法保障 | 第25-26页 |
·安置后关注不够,利益诉求渠道不畅 | 第26-27页 |
·就业扶持不够,就业形势严峻 | 第27页 |
·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 第27-28页 |
·安置社区精神文化生活匮乏 | 第28-29页 |
·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不力 | 第29-30页 |
5 安置社区居民道德重建的主要举措 | 第30-40页 |
·改革征地制度和补偿方式,以推动道德重建 | 第30-31页 |
·改革征地制度,保障农民权益 | 第30-31页 |
·改革征地补偿,提高农民收入 | 第31页 |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推动道德重建 | 第31-32页 |
·强化服务机构工作力度,畅通利益诉求渠道 | 第31-32页 |
·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和自发组织建设 | 第32页 |
·推行政务公开,实施民主自治 | 第32页 |
·积极引导扶持就业,以推动道德重建 | 第32-34页 |
·建立落实统一的就业扶持政策 | 第33页 |
·引导转变就业观念,逐渐适应市场需要 | 第33-34页 |
·建立实施就业培训和服务制度 | 第34页 |
·开辟多种渠道,实现多元就业增收 | 第34页 |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推动道德重建 | 第34-36页 |
·完善实施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 | 第35页 |
·积极开展社区救助 | 第35页 |
·强化社会保障 | 第35-36页 |
·加强社区科学文化建设,以推动道德重建 | 第36-38页 |
·加强公益文化建设 | 第36-37页 |
·加强科普文化建设 | 第37页 |
·加强民俗文化建设 | 第37页 |
·加强群体文化建设 | 第37-38页 |
·强化道德教育和引导,以推动道德重建 | 第38-40页 |
·突出教育重点和抓好宣传普及 | 第38-39页 |
·注重典型示范和社会监督 | 第39-40页 |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