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0 绪论 | 第9-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 行政赔偿程序概述 | 第12-21页 |
·行政赔偿程序的概念及功能和作用 | 第12-14页 |
·行政赔偿程序的概念 | 第12-13页 |
·我国行政赔偿程序的功能和作用 | 第13-14页 |
·我国的行政赔偿程序分类 | 第14-21页 |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程序 | 第14-15页 |
·行政赔偿复议处理程序 | 第15-17页 |
·行政赔偿诉讼程序 | 第17-21页 |
2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行政赔偿程序 | 第21-29页 |
·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行政侵权的赔偿程序 | 第21-25页 |
·美国的行政赔偿程序 | 第21-23页 |
·英国的行政赔偿程序 | 第23-25页 |
·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的行政赔偿程序 | 第25-29页 |
·法国的行政赔偿程序 | 第25-26页 |
·德国的行政赔偿程序 | 第26-27页 |
·韩国的行政赔偿程序 | 第27-29页 |
3 我国现行行政赔偿程序主要弊端 | 第29-35页 |
·行政先行处理程序可操作性不强 | 第29-30页 |
·对行政赔偿诉讼程序的规定不一致 | 第30-31页 |
·对于当事人权利的规定存在疏漏 | 第31-32页 |
·有的程序规定过于简单、存在制度缺失 | 第32-35页 |
·行政追偿程序的缺失 | 第32-33页 |
·行政赔偿金执法、履行程序设计不合理、不完善,导致实践中出现了“权利得不到兑现” | 第33-34页 |
·缺乏除赔偿金以外的其他履行方式 | 第34-35页 |
4 《国家赔偿法修正案》对行政赔偿程序修改之探析 | 第35-40页 |
·修改国家赔偿法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修改国家赔偿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 第36-37页 |
·修正案关于行政赔偿程序的修改 | 第37-38页 |
·完善赔偿办理程序 | 第37页 |
·确定双方举证义务 | 第37-38页 |
·修正案对于行政赔偿程序修改之不足 | 第38-40页 |
·需缩短赔偿办理时间,简化办理程序 | 第38页 |
·修改内容模糊,缺乏可操作性 | 第38-40页 |
5 我国行政赔偿程序之完善 | 第40-48页 |
·完善我国行政赔偿程序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第40-42页 |
·确立正确的立法指导思想是完善行政赔偿程序的基石 | 第40-41页 |
·基本原则 | 第41-42页 |
·完善我国行政赔偿程序的思考和建议 | 第42-48页 |
·设立独立的行政赔偿处理机关,赋予其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 | 第42-43页 |
·在行政先行处理程序中引入行政听证程序 | 第43页 |
·进一步完善举证责任的分配 | 第43-44页 |
·完善我国的行政追偿程序 | 第44-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