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蛋白质界面吸附取向和构象的分子模拟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9-42页
   ·蛋白质吸附的应用第19-22页
     ·生物学过程中的蛋白质吸附现象第19页
     ·生物技术应用中的蛋白质吸附现象第19-22页
       ·生物医学植入物第19-20页
       ·药物控释第20页
       ·蛋白质/酶的固定化第20页
       ·隐形眼镜第20-21页
       ·海洋生物防污第21页
       ·蛋白质分离第21-22页
   ·蛋白质吸附的研究方法第22-24页
     ·实验研究方法第22-23页
     ·理论研究方法第23页
     ·计算机模拟研究方法第23-24页
       ·实验方法的局限第23-24页
       ·理论方法的局限第24页
       ·计算机分子模拟的优势第24页
   ·分子模拟蛋白质吸附的模型和算法第24-30页
     ·结构模型第24-28页
       ·水模型第25-26页
       ·表面模型第26页
       ·蛋白质模型第26-28页
     ·力场模型第28-30页
       ·全原子力场第28页
       ·粗粒化力场第28页
       ·力场的验证第28-29页
       ·极化力场第29-30页
     ·算法第30页
   ·分子模拟蛋白质吸附的研究现状第30-39页
     ·蛋白质的可控吸附第30-38页
       ·吸附量第30-31页
       ·吸附取向第31-35页
       ·吸附构象第35-38页
     ·阻抗蛋白质吸附第38-39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第39-42页
     ·研究内容第40-41页
     ·特色与创新之处第41-42页
第二章 并行退火Monte Carlo 模拟溶菌酶在带电表面的吸附取向第42-60页
   ·引言第42-44页
   ·模拟方法第44-47页
     ·结构和力场模型第44-46页
       ·结构模型第44页
       ·力场模型第44-46页
     ·模拟细节第46-47页
       ·并行退火模拟细节第46页
       ·蒙特卡罗模拟细节第46页
       ·副本个数和温度分布第46-47页
   ·结果与讨论第47-59页
     ·PTMC 模拟性能测试第48-53页
       ·准确性第48-49页
       ·重复性第49-53页
     ·溶菌酶在负电表面的吸附第53-56页
     ·溶菌酶在正电表面的吸附第56-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三章 副本交换Monte Carlo 模拟葡萄糖氧化酶在带电表面的吸附取向第60-75页
   ·引言第60-61页
   ·模拟方法第61-63页
     ·结构和力场模型第61-62页
       ·结构模型第61-62页
       ·力场模型第62页
     ·模拟细节第62-63页
       ·蒙特卡罗模拟细节第62页
       ·副本交换模拟细节第62-63页
   ·结果与讨论第63-73页
     ·Hamiltonian REMC 性能测试第64页
     ·Hamiltonian REMC 模拟GOx 在正电表面的吸附取向第64-68页
     ·Hamiltonian REMC 模拟GOx 在负电表面的吸附取向第68-70页
     ·GOx 在表面吸附取向的分析第70-73页
       ·GOx 的分子结构第70-71页
       ·模拟结果分析第71-73页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四章 分子动力学模拟外加电场对溶菌酶在带电表面吸附行为的影响第75-94页
   ·引言第75-77页
   ·模拟方法第77-78页
     ·模拟模型第77页
     ·模拟细节第77-78页
   ·结果与讨论第78-92页
     ·蛋白质-表面距离第78-80页
     ·反号离子与蛋白质的共吸附第80-83页
     ·蛋白质吸附取向及吸附位点第83-88页
     ·蛋白质构象变化第88-91页
       ·溶菌酶分子RMSD 值第89-90页
       ·溶菌酶分子的偶极矩第90-91页
     ·表面性质第91-92页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五章 分子动力学模拟神经介肽-B 与自组装单分子膜表面的相互作用第94-106页
   ·引言第94-95页
   ·模拟方法第95-96页
     ·模拟模型第95页
     ·模拟细节第95-96页
   ·结果与讨论第96-104页
     ·多肽-表面距离第96-97页
     ·力-距离曲线第97-99页
       ·表面力曲线第97-99页
       ·水分子力曲线第99页
     ·多肽结构第99-100页
     ·水结构和动力学第100-103页
       ·水分子的径向分布函数第101-102页
       ·表面和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第102页
       ·水分子的自扩散系数第102-103页
     ·表面结构和性质第103-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结论第106-109页
展望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4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1-142页
致谢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生色团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荧光比率检测功能的探讨
下一篇: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钌、锰氧化物改性铂基阳极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