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1 藻-菌互作视角下的藻际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 第10-20页 |
| ·藻际微生物及功能多样性在藻菌互作中的意义 | 第10-13页 |
| ·藻际微生物及其多样性 | 第10页 |
| ·藻类与藻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 第10-11页 |
| ·藻类对藻际微生物的选择 | 第11页 |
| ·藻际微生物对藻类作用的多样性及其作用方式 | 第11-13页 |
| ·参与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 | 第11-12页 |
| ·分泌胞外酶 | 第12页 |
| ·分泌抗生素、毒素等抑藻、杀藻物质 | 第12-13页 |
| ·假交替单胞菌在藻菌互作中的功能研究 | 第13-16页 |
| ·假交替单胞菌在藻际中的研究地位 | 第13页 |
| ·假交替单胞菌的分类、分布特点及其特征 | 第13-14页 |
| ·假交替单胞菌在藻际中的功能研究 | 第14-16页 |
| ·溶藻、杀藻活性 | 第14页 |
| ·抑菌活性 | 第14-15页 |
| ·调节藻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 | 第15页 |
| ·国内对假交替单胞菌的研究 | 第15-16页 |
| ·芽孢杆菌在藻菌互作中的功能研究 | 第16页 |
| ·藻-菌互作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 ·藻际微生物组成的研究 | 第16-17页 |
| ·藻类病害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可供借鉴的根际微生物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展望 | 第19-20页 |
| 2 紫菜培养系的无菌处理 | 第20-2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 ·紫菜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 第20-21页 |
| ·紫菜叶状体的微生物排除 | 第21-22页 |
| ·紫菜叶状体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试验 | 第21页 |
| ·紫菜外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药敏测试 | 第21页 |
| ·组合抗生素排除紫菜附生菌 | 第21-22页 |
| ·无菌检测 | 第22页 |
| ·培养基检测法 | 第22页 |
| ·荧光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 | 第22页 |
| ·结果 | 第22-24页 |
| ·抗生素的选择 | 第22-23页 |
| ·紫菜无菌检测 | 第23-24页 |
| ·讨论 | 第24-26页 |
| ·抗生素除菌方法 | 第24页 |
| ·无菌检测 | 第24-26页 |
| 3 藻际微生物功能菌株的筛选 | 第26-47页 |
| ·紫菜外生菌抑菌活性及其多聚酮合酶(PKS I)基因筛选 | 第26-3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 ·材料 | 第27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7页 |
| ·菌株分离 | 第27-28页 |
| ·抑菌实验 | 第28页 |
| ·细菌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28-29页 |
| ·PKS I 的KS 结构域扩增引物设计 | 第29页 |
| ·KS 结构域的PCR 扩增 | 第29页 |
| ·阳性克隆筛选 | 第29页 |
| ·序列测定和分析 | 第29页 |
| ·16S rDNA 扩增及测序 | 第29-30页 |
| ·结果 | 第30-34页 |
| ·抑菌活性及PKS I 的KS 基因筛选 | 第30-31页 |
| ·PKS I 的KS 基因筛选及16S rDNA 分子鉴定 | 第31-34页 |
| ·紫菜外生假交替单胞菌、芽孢杆菌和真菌的互作研究 | 第34-4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 ·真菌孢子液及细菌悬液配制 | 第35-36页 |
| ·紫菜外生假交替单胞菌和芽孢杆菌与真菌的直接接触作用 | 第36-37页 |
| ·结果和分析 | 第37-45页 |
| ·紫菜外生假交替单胞菌、芽孢杆菌和真菌的互作研究 | 第37-43页 |
| ·细菌代谢物对真菌的抑制性 | 第43-45页 |
| ·讨论 | 第45-47页 |
| ·藻际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 | 第45页 |
| ·产聚酮类化合物菌种的选择 | 第45-47页 |
| 4 功能菌株对无菌坛紫菜的回染研究 | 第47-5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8页 |
| ·材料来源 | 第48页 |
| ·紫菜的无菌处理 | 第48页 |
| ·低浓度菌液回染正常坛紫菜 | 第48页 |
| ·高浓度菌液回染不同状态的坛紫菜 | 第48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48-51页 |
| 5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61页 |
| 附录A Zobell 2216E 海水培养基成分 | 第61-62页 |
| 附录B 细菌基因组DNA 提取方法 | 第62-63页 |
| 附录C 真菌基因组DNA 提取试剂盒提取步骤 | 第63-64页 |
| 附录D DH5-α大肠杆菌的制备 | 第64-65页 |
| 附录E PCR 产物的回收 | 第65-66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