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14-15页 |
第2章 大气背景特性简介 | 第15-19页 |
·大气背景特征 | 第15-16页 |
·大气计算软件MODTRAN简介 | 第15页 |
·大气背景辐射计算 | 第15-16页 |
·大气传输特性 | 第16-18页 |
·大气吸收影响 | 第16-17页 |
·典型波段大气透过率与高度关系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MSTI-3 大气背景测量多通道光学系统研究 | 第19-50页 |
·MSTI-3 多通道光学系统介绍 | 第19页 |
·MSTI-3 多通道光学系统任务安排 | 第19-20页 |
·MSTI-3 多通道光学系统特性参数分析 | 第20-24页 |
·光学系统工作高度分析 | 第20页 |
·空间分辨率分析 | 第20-21页 |
·时间分辨率分析 | 第21-22页 |
·光学系统一阶参数分析 | 第22-24页 |
·MSTI-3 光学系统结构布局 | 第24-45页 |
·两轴指向镜分析 | 第24-30页 |
·RC望远系统分析 | 第30-33页 |
·分光立方棱镜分析 | 第33-34页 |
·可见近红外通道中继镜组、探测器及光学系统总体特性分析 | 第34-37页 |
·红外通道中继镜组分析 | 第37-38页 |
·滤光片特性分析 | 第38-39页 |
·杜瓦光栏(冷光栏)分析 | 第39-41页 |
·红外探测器光学特性分析 | 第41页 |
·光学系统消杂光措施 | 第41-42页 |
·光学系统固定方式和热效应分析 | 第42-44页 |
·红外通道温度补偿措施分析 | 第44-45页 |
·MSTI-3 多通道光学系统设计结果及光线追迹分析 | 第45-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信噪比计算和杂散辐射分析 | 第50-70页 |
·MSTI-3 多通道光学系统信噪比计算分析 | 第50-57页 |
·短波红外/中波红外通道信噪比计算基础 | 第50-52页 |
·大气背景测量时短波红外/中波红外通道信噪比 | 第52-53页 |
·短波红外/中波红外通道信噪比分析 | 第53-54页 |
·可见近红外通道成像光谱仪噪声来源 | 第54-55页 |
·可见近红外通道成像光谱仪信噪比分析 | 第55-57页 |
·MSTI-3 多通道光学系统杂散辐射分析 | 第57-69页 |
·Tracepro简介 | 第58页 |
·Tracepro杂散辐射分析理论基础 | 第58-59页 |
·杂散辐射对测量能力影响分析 | 第59-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多通道光学系统改进设计 | 第70-83页 |
·MSTI-3 可见近红外通道光学系统改进设计 | 第71-73页 |
·新多通道光学系统参数确定 | 第73页 |
·新多通道光学系统结构形式选择 | 第73-74页 |
·新多通道光学系统优化设计 | 第74-80页 |
·光学系统公差分配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个人简历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