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桥梁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动力响应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 第8-9页 |
·高速铁路及其桥梁特点 | 第9-12页 |
·高速铁路特点 | 第9-11页 |
·高速桥梁的特点 | 第11-12页 |
·近年铁路桥梁震害 | 第12-15页 |
·1976年唐山大地震 | 第12-13页 |
·1995年阪神地震 | 第13-14页 |
·日本新泻大地震 | 第14-15页 |
·车—桥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车—桥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地震作用下车桥耦合振动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计算模型及分析方法 | 第19-30页 |
·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桩-土-结构计算模型及分析方法 | 第20-23页 |
·桩-土动力计算模型 | 第20-22页 |
·桩-土-结构理论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桩-土体有限元数学模型 | 第23-28页 |
·桩及桩周土体有限元数学模型 | 第23-25页 |
·桩-土相互作用人工边界的模拟 | 第25-28页 |
·运动方程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车桥耦合振动基本原理 | 第30-46页 |
·车辆振动分析模型 | 第30-36页 |
·车辆振动的基本形式 | 第30-31页 |
·车辆模型基本假定 | 第31-32页 |
·车辆模型的选取 | 第32-34页 |
·质量—弹簧系统的简化 | 第34-35页 |
·车辆运动方程 | 第35-36页 |
·高速铁路桥梁动力分析模型 | 第36-40页 |
·桥梁动力分析模型 | 第36-40页 |
·桥梁运动方程 | 第40页 |
·地震作用下车桥耦合振动方程及求解方法 | 第40-45页 |
·地震作用下车桥耦合振动方程 | 第40-42页 |
·地震作用下车桥耦合振动方程的求解方法 | 第42-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地震作用下车桥系统响应分析实例 | 第46-63页 |
·工程概况 | 第46-48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48-55页 |
·单元选择 | 第48-52页 |
·桥梁自振特性计算与分析 | 第52-55页 |
·计算参数 | 第55-57页 |
·车辆计算参数 | 第55页 |
·轨道不平顺 | 第55-56页 |
·地震波的选取 | 第56-57页 |
·地震作用下车桥系统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57-61页 |
·无震时车桥动力响应分析 | 第57-59页 |
·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桥梁系统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车桥系统中桥梁动力响应影响因素分析 | 第63-70页 |
·行车速度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63-65页 |
·无地震荷载作用时行车速度对梁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63-64页 |
·地震荷载作用时行车速度对梁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64-65页 |
·地震波强度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65-67页 |
·墩高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67-68页 |
·土层深度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3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及论文发表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