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墙遗址保护利用的荆州环城公园建设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遗址保护利用的重要性 | 第9页 |
·遗址公园对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 第9-10页 |
·遗址公园对市民有积极作用 | 第10页 |
·荆州古城墙稀有的完整性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遗址及其环境保护 | 第10-12页 |
·古城墙遗址公园建设 | 第12-13页 |
·荆州古城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理论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调查分析法 | 第14页 |
·对比分析法 | 第14-15页 |
·归纳演绎法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2 古城墙遗址公园相关理论研究 | 第17-24页 |
·基本概念 | 第17-19页 |
·古城墙遗址 | 第17页 |
·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 第17-18页 |
·荆州环城公园 | 第18-19页 |
·公园体系中的绿道 | 第19-20页 |
·国内外典型案例 | 第20-24页 |
·国内案例 | 第20-21页 |
·国外案例 | 第21-22页 |
·案例总结 | 第22-24页 |
3 荆州古城墙遗址历史变迁与文化概述 | 第24-35页 |
·荆州古城墙的建造变迁 | 第24-27页 |
·荆州城的称谓 | 第24页 |
·春秋战国至先秦 | 第24-25页 |
·两汉三国至两晋 | 第25-26页 |
·东晋至唐 | 第26页 |
·五代至南宋 | 第26-27页 |
·元至明清 | 第27页 |
·荆州以护城河为主体的水系演变 | 第27-31页 |
·荆州地域文化 | 第31-34页 |
·荆楚文化 | 第31页 |
·炎帝神农文化 | 第31-32页 |
·楚国历史文化 | 第32-33页 |
·秦汉三国文化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4 荆州环城公园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35-61页 |
·区域环境 | 第35-37页 |
·荆州三座古城 | 第35页 |
·不同保护范围的用地分析 | 第35-36页 |
·不同区域建筑限制 | 第36-37页 |
·荆州古城古迹与风景名胜的分布 | 第37-40页 |
·水系现状 | 第40-46页 |
·护城河水系的贯通 | 第40-41页 |
·护城河水体现状 | 第41-45页 |
·护城河新的水源 | 第45-46页 |
·荆州古城墙 | 第46-52页 |
·古城墙全局形制 | 第46-47页 |
·城门 | 第47-50页 |
·敌楼 | 第50页 |
·马面与藏兵洞 | 第50-51页 |
·城墙上的"三笔"与"三山" | 第51-52页 |
·荆州环城公园现有建设基础 | 第52-58页 |
·已建设的各区域及彼此间的联系 | 第52-54页 |
·植被状况 | 第54-55页 |
·水体 | 第55-56页 |
·建筑与基础设施状况 | 第56-58页 |
·居民行为活动现状 | 第58-59页 |
·现状归纳总结 | 第59-61页 |
5 荆州环城公园整体保护与利用 | 第61-65页 |
·荆州环城公园城墙遗址总体保护利用原则 | 第61页 |
·荆州环城公园总体风格的定位 | 第61-62页 |
·荆州环城公园范围的界定 | 第62-65页 |
·纳入公园范围的周边景点 | 第62-63页 |
·古城墙遗址的观赏视域 | 第63-64页 |
·公园范围的确定 | 第64-65页 |
6 荆州环城公园保护与利用对策 | 第65-80页 |
·通过绿道联系景区形成环城公园体系 | 第65-69页 |
·连接景区的廊道 | 第65-67页 |
·绿道做为过渡空间与边界的处理 | 第67-69页 |
·水体与古城墙的呼应 | 第69-70页 |
·护城河 | 第69页 |
·护城河中的堤岛 | 第69页 |
·公园绿地中新建水景的处理 | 第69-70页 |
·植物的对比与衬托 | 第70-73页 |
·植物物种选择 | 第70-71页 |
·植物对城墙的称托 | 第71-73页 |
·建筑的设置 | 第73-76页 |
·建筑的风格 | 第73-74页 |
·基于观赏需要的建筑设置 | 第74-76页 |
·基础设施 | 第76-80页 |
·基础设施的特色的展现 | 第76-77页 |
·通过照明效果烘托城墙古意 | 第77-78页 |
·基础设施与人们的行为活动 | 第78-80页 |
7 结语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