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导论 | 第11-21页 |
| ·研究背景、问题陈述与研究意义 | 第11-15页 |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0-21页 |
| 2 文献综述:从知识问题到创新集群知识治理 | 第21-43页 |
| ·从知识问题到知识治理 | 第21-28页 |
| ·创新集群框架下讨论知识治理的恰当性与可能性 | 第28-35页 |
| ·国内创新集群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35-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3 创新集群:研究谱系、分析维度与本质涵义 | 第43-71页 |
| ·创新集群的研究谱系 | 第43-52页 |
| ·创新集群的分析维度 | 第52-55页 |
| ·创新集群的本质涵义 | 第55-67页 |
| ·创新集群的分析层面、边界与方法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4 知识库、联盟库与创新集群知识治理机制选择 | 第71-87页 |
| ·知识属性、组织属性与知识治理机制选择 | 第71-76页 |
| ·创新集群知识治理机制选择的研究路径 | 第76-77页 |
| ·基于知识库的集群形态二维框架 | 第77-79页 |
| ·基于集群形态的知识治理机制选择 | 第79-80页 |
| ·法国索菲亚·安提波利斯ICT创新集群案例分析 | 第80-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 5 创新集群知识治理的多维螺旋机制 | 第87-106页 |
| ·创新集群中集体行动的需求分析 | 第88-89页 |
| ·公共秩序、知识平台与知识螺旋:以中关村信用知识平台为例 | 第89-96页 |
| ·私人秩序、知识平台与知识螺旋:以杭州电子商务集群为例 | 第96-10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 6 创新集群知识治理的组织实施机制 | 第106-122页 |
| ·创新集群中的组织构成 | 第107-109页 |
| ·创新集群中桥梁组织的连接功能与创新功能 | 第109-113页 |
| ·创新集群中组织间的竞争与合作 | 第113-117页 |
| ·创新集群中组织发育路径 | 第117-1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 7 创新集群知识治理的共生演化机制 | 第122-148页 |
| ·创新集群中组织与制度的相互依存关系 | 第122-128页 |
| ·创新集群中制度质量对知识增益的影响 | 第128-134页 |
| ·创新集群中知识、组织与制度的共生演化 | 第134-1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6-148页 |
| 8 创新集群知识治理的公共政策框架 | 第148-163页 |
| ·政府与公共政策在创新集群知识治理中的角色配置 | 第148-153页 |
| ·战略需求决定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知识生产制度 | 第153-156页 |
| ·多样性的适存性质决定了自由探索的知识生产制度 | 第156-160页 |
| ·集中力量办大事与自由探索之间竞争与互补的制度结构 | 第160-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2-163页 |
| 9 结语 | 第163-166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63-164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64-165页 |
| ·研究展望 | 第165-166页 |
| 致谢 | 第166-1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9-184页 |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 | 第184-185页 |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 第185-186页 |
|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奖励 | 第186-187页 |
| 附录4 中英文术语对照表 | 第187-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