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综述 | 第8-24页 |
| ·异黄酮抑制乳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8-11页 |
| ·通过下调乳腺肿瘤中 VEGF 信使 RNA 水平,造成乳腺肿瘤中 VEGF表达减少,从而抑制乳腺肿瘤血管的生成,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 第8页 |
| ·通过抑制细胞的增殖来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 第8-9页 |
| ·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来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 第9-10页 |
| ·通过抗氧化和抑制拓扑异构酶的活性来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 第10页 |
| ·通过其弱雌激素作用去竞争雌激素受体来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 第10-11页 |
| ·乳腺癌的诊疗进展 | 第11-24页 |
| ·乳腺癌的病因研究 | 第11-12页 |
| ·乳腺癌的基因诊断研究 | 第12-15页 |
| ·乳腺癌的标志物研究 | 第15-17页 |
| ·乳腺癌的影像诊断 | 第17页 |
| ·乳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 | 第17-18页 |
|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 第18-19页 |
| ·乳腺癌的基因治疗和乳腺癌干细胞靶向基因治疗 | 第19-22页 |
| ·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 第22-24页 |
| 第2章 前言 | 第24-26页 |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 ·研究对象 | 第26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6-27页 |
| ·主要仪器 | 第26页 |
| ·主要试剂 | 第26-27页 |
| ·试剂配制 | 第27页 |
| ·实验步骤 | 第27-29页 |
| ·动物分组及给药 | 第27页 |
| ·HE 染色步骤 | 第27页 |
| ·免疫组化染色SP 法实验步骤 | 第27-29页 |
| ·检测指标 | 第29-31页 |
| ·乳腺肿瘤潜伏期、乳腺成瘤率、乳腺肿瘤组织的形态学观察 | 第29页 |
| ·乳腺肿瘤组织石蜡切片VEGF 的表达情况 | 第29页 |
| ·乳腺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 | 第29页 |
| ·统计学方法 | 第29-31页 |
| 第4章 结果 | 第31-34页 |
| ·乳腺肿瘤组织的形态学观察 | 第31页 |
| ·各组发生肿瘤例数、VEGF 的表达情况、肿瘤平均潜伏期 | 第31-32页 |
| ·各组乳腺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 | 第32-34页 |
| 第5章 讨论 | 第34-39页 |
| ·该方法抑制VEGF 的表达对于抑制乳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意义 | 第34-37页 |
| ·不同剂量三羟异黄酮抑制乳腺癌作用的分析 | 第37-39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 缩略语词汇表 | 第46-47页 |
| 附录图片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