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词论文

中晚明词的传承与新变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3页
绪论第13-31页
 第一节 中晚明词的研究现状概说第13-26页
  一、明清至建国前的明词研究状况第14-20页
  二、建国至今的明词研究状况第20-26页
 第二节 中晚明词研究的盲点分析第26-27页
 第三节 中晚明词研究的新构想第27-31页
第一章 中晚明文化背景与词人第31-66页
 第一节 中晚明词产生的文化背景第31-48页
  一、中晚明政治环境与文人的生存状况第31-41页
  二、中晚明新文化思想与中晚明词人的人文解放思潮第41-46页
  三、社会奢侈风气与中晚明词人的享乐之好第46-48页
 第二节 中晚明词人文化特征与类型第48-56页
  一、中晚明词人的文化特征第48-52页
  二、中晚明词人文化群体检览第52-56页
 第三节 中晚明词人的生活方式与词的创作第56-66页
  一、宴游社集 优游赏乐第56-59页
  二、赏玩品鉴 追求清趣第59-61页
  三、出入青楼 诗酒风流第61-66页
第二章 中晚明词风演变的文化进程第66-133页
 第一节 成化至弘治词坛第67-84页
  一、台阁词风的迁移第67-71页
  二、个性舒张的前期吴门词人第71-78页
  三、专业词家的绮艳之歌第78-84页
 第二节 正德至嘉靖词坛第84-115页
  一、瓣香苏辛的台阁词人第85-90页
  二、迁谪词家的性情抒写第90-107页
  三、吴门风流雅俗兼融第107-115页
 第三节 隆庆至万历词坛第115-124页
  一、纤秾妍丽花间风味第116-118页
  二、清新自然民歌情趣第118-120页
  三、潇洒闲逸山人词章第120-124页
 第四节 天启、泰昌、崇祯词坛第124-133页
  一、感性的抒写与寄托之旨——云间词人陈子龙第125-128页
  二、《古今词统》对词风豪放的影响第128-129页
  三、国事危亡与稼轩词风的再兴第129-133页
第三章 中晚明词题材取向与审美观念第133-165页
 第一节 咏花词第133-141页
  一 描姿绘色赏心悦目第135-139页
  二 以人喻花别有意趣第139-141页
 第二节 山水词第141-152页
  一、中晚明人个体意识的觉醒与放情山水的生活方式第141-143页
  二、明以前的山水文学的特点与流变第143-145页
  三、中晚明山水词的特点第145-152页
 第三节 咏怀词第152-158页
  一、狂狷感世之叹第153-155页
  二、逍遥超世之情第155页
  三、潇洒自适之趣第155-157页
  四、积极入世之怀第157-158页
 第四节 艳情词第158-165页
  一、中晚明情观与词之艳情题材第158-160页
  二、中晚明艳词的内容与特点第160-165页
第四章 中晚明词体功能与传播方式之新变第165-184页
 第一节 中晚明词角色功能之变第165-179页
  一、词画结合与词的艺术功能与交际功能第165-175页
  二、评艺词与词的评论品鉴功能第175-176页
  三、送别题赠词的应酬交际功能第176-179页
 第二节 中晚明词传播新方式第179-184页
  一、以书画传播第179页
  二、以扇面传播第179-180页
  三、以小说、弹词、类书等传播第180-184页
第五章 中晚明词体新变第184-217页
 第一节 乐文离合与词的形体之变第184-193页
  一、合乐而歌的追寻第184-187页
  二、乐谱亡佚对词之形体的影响第187-191页
  三、词谱的出现与词之案头化第191-193页
 第二节 文体互动与中晚明词体制之变第193-204页
  一、词曲互动与词的曲化第194-200页
  二、诗词互动与词的诗化第200-204页
 第三节 复古思潮与词体风格第204-217页
  一、摹仿唐之古音第205-211页
  二、追慕宋之风调第211-214页
  三、步武元之名家第214-217页
结语第217-22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20-233页
附录《全明词》收录女词人疏失举正第233-241页
后记第241-243页

论文共2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宋粤西地域文化与诗歌研究
下一篇:端粒酶与大肠癌相关性及RNAi沉默hTERT基因治疗大肠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