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叶片功能期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1.2.1 叶片功能期定性描述 | 第9-10页 |
1.2.2 叶片功能期模型 | 第10页 |
1.2.3 叶片功能期的影响因素 | 第10-12页 |
1.2.4 叶片衰老调控研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2.1 试验设计 | 第15-16页 |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6页 |
2.2.1 叶片功能期 | 第16页 |
2.2.2 SPAD值 | 第16页 |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16-17页 |
第三章 春玉米叶片功能期分布规律及模型构建 | 第17-22页 |
3.1 叶片展开时间与死亡时间 | 第17-18页 |
3.2 春玉米叶片功能期模型的构建 | 第18页 |
3.3 春玉米叶片功能期模型的验证 | 第18-19页 |
3.4 春玉米叶片功能期模型参数的生理意义 | 第19页 |
3.5 春玉米叶片功能期模型的应用 | 第19-22页 |
第四章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春玉米叶片功能期的影响 | 第22-31页 |
4.1 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叶片功能期的影响 | 第22-24页 |
4.1.1 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叶片功能期的变化规律 | 第22-23页 |
4.1.2 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叶片功能期模型的拟合 | 第23-24页 |
4.1.3 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叶片功能期模型参数比较 | 第24页 |
4.2 施氮量对春叶片功能期的影响 | 第24-27页 |
4.2.1 不同施氮量下春叶片功能期的变化规律 | 第24-26页 |
4.2.2 不同施氮量下春玉米叶片功能期模型的拟合 | 第26页 |
4.2.3 不同施氮量下春玉米叶片功能期模型参数比较 | 第26-27页 |
4.3 氮密互作对春玉米叶片功能期的影响 | 第27-31页 |
4.3.1 氮密互作条件下叶片功能期的方差分析 | 第27-28页 |
4.3.2 氮密互作条件下春玉米叶片功能期模型的拟合 | 第28-29页 |
4.3.3 氮密互作条件下春玉米叶片功能期模型参数比较 | 第29页 |
4.3.4 “归一化”法分析氮密互作对春玉米叶片功能期的影响 | 第29-31页 |
第五章 春玉米叶片SPAD值模型构建及影响因素 | 第31-37页 |
5.1 春玉米叶片SPAD值分布规律及模型构建 | 第31-35页 |
5.1.1 叶片SPAD值动态变化 | 第31页 |
5.1.2 单叶SPAD值模型构建 | 第31-34页 |
5.1.3 春玉米叶片SPAD值三维模型构建 | 第34-35页 |
5.2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春玉米叶片SPAD值的影响 | 第35-37页 |
第六章 讨论 | 第37-40页 |
6.1 春玉米叶片功能期模型的构建 | 第37-38页 |
6.2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春玉米叶片功能期的影响 | 第38-39页 |
6.3 春玉米叶片SPAD值模型构建及影响因素 | 第39-4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