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6-10页 |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6-7页 |
(二)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7-8页 |
(三)研究方法与理论 | 第8-10页 |
一 田露“任务型”创作的“形象性”与“情感性”基础 | 第10-24页 |
(一)“桃李杯”赛事与“学院派”民间舞蹈 | 第10-12页 |
1.“桃李杯”赛事的举办与目的 | 第10-11页 |
2.“桃李杯”赛事与“学院派”民间舞 | 第11-12页 |
(二)田露在“桃赛”中的“花鸟鱼虫” | 第12-23页 |
1.以参赛思维开启创作之路 | 第13-19页 |
2.田露“任务型”时期的创作特点 | 第19-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二 田露“自主型”创作的“群体性”与“寻根性”探索 | 第24-50页 |
(一)从民间采风走向舞台创作 | 第25-33页 |
1.突破“花鸟鱼虫”的局限性 | 第25-27页 |
2.探寻传统“元素”的“群体性” | 第27-29页 |
3.深度挖掘汉族民间舞的“寻根性” | 第29-33页 |
(二)从小型剧目走向大型舞剧创作 | 第33-48页 |
1.田露小型剧目的创作特点 | 第33-38页 |
2.中大型舞剧之结构与语言构建 | 第38-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三 田露创作中可借鉴的精神与理念 | 第50-59页 |
(一)不断探求民族民间舞的“优质基因” | 第50-54页 |
1.以形象搭建起“超常化”表达 | 第50-52页 |
2.区分课堂与舞台的“生态环境” | 第52-54页 |
(二)坚持完善“生态作用环”的构建 | 第54-59页 |
1.积极提高个人的“舞蹈生态意识” | 第54-56页 |
2.以文化推动创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 第56-59页 |
小结 | 第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