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传导特性测试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兼容问题 | 第10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1.3.1 电磁兼容标准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3.2 电磁兼容测试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电磁兼容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7页 |
| 2.1 电磁兼容相关理论 | 第16-23页 |
| 2.1.1 电磁兼容“三要素” | 第16-21页 |
| 2.1.2 抗扰度 | 第21-22页 |
| 2.1.3 耦合衰减 | 第22-23页 |
| 2.2 电磁兼容测试的技术 | 第23-26页 |
| 2.2.1 电磁兼容测试的意义 | 第23页 |
| 2.2.2 电磁兼容测试场地分析 | 第23-25页 |
| 2.2.3 电磁兼容实验测试设备 | 第25-26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一种基于电磁钳注入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 第27-37页 |
| 3.1 抗扰度测试基本理论 | 第27-28页 |
| 3.2 射频感应的传导抗扰度测试 | 第28-29页 |
| 3.3 电磁钳注入的原理 | 第29-31页 |
| 3.4 电磁钳注入的传导抗扰度实验 | 第31-35页 |
| 3.4.1 电磁钳校准平台 | 第31-32页 |
| 3.4.2 测试平台 | 第32-33页 |
| 3.4.3 实验测试结果 | 第33-35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一种通用的耦合衰减测试方法 | 第37-50页 |
| 4.1 耦合衰减测试基本理论 | 第37页 |
| 4.2 测试设备 | 第37-40页 |
| 4.2.1 人工网络 | 第37-39页 |
| 4.2.2 测试接收机 | 第39-40页 |
| 4.3 测试原理 | 第40页 |
| 4.4 测试平台 | 第40-43页 |
| 4.4.1 高压输入侧骚扰信号 | 第41页 |
| 4.4.2 低压输出侧骚扰信号 | 第41-43页 |
| 4.5 测试结果 | 第43-47页 |
| 4.5.1 校准参数 | 第43-44页 |
| 4.5.2 耦合衰减结果 | 第44-47页 |
| 4.6 测试结果差异性分析 | 第47-49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 5.1 全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 | 第50-51页 |
| 5.2 展望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