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2 国内外对碳排放安全的研究 | 第16-29页 |
2.1 国内对碳排放安全的研究 | 第16-22页 |
2.1.1 碳排放安全的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2.1.2 国内对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8-21页 |
2.1.3 国内对减排政策的评价研究 | 第21-22页 |
2.2 国外对碳排放安全的研究 | 第22-27页 |
2.2.1 低碳经济的研究背景 | 第22-23页 |
2.2.2 国外对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3-26页 |
2.2.3 国外对降低排放的政策选择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中哈两国碳排放相关问题的现状与比较 | 第29-41页 |
3.1 中哈两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现状 | 第29-32页 |
3.2 中哈两国人口发展现状 | 第32-34页 |
3.3 中哈两国经济发展现状 | 第34-35页 |
3.4 中哈两国能源现状 | 第35-37页 |
3.5 中哈两国合作现状 | 第37-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基于LMDI的中哈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模型构建 | 第41-48页 |
4.1 指数因素分解法 | 第41-42页 |
4.2 基于LMDI方法的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 | 第42-44页 |
4.3 数据来源 | 第44-45页 |
4.4 计算结果整理 | 第45-48页 |
5 中哈二氧化碳排放因素分解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48-62页 |
5.1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因素分解结果的分析 | 第48-55页 |
5.1.1 总效应分析 | 第48-51页 |
5.1.2 单因素分析 | 第51-55页 |
5.2 哈萨克斯坦二氧化碳排放因素分解结果的分析 | 第55-61页 |
5.2.1 总效应分析 | 第55-57页 |
5.2.2 单因素分析 | 第57-61页 |
5.3 中哈二氧化碳排放因素分析结论 | 第61-62页 |
6 中哈两国不同情形下的碳排放预测(2020年-2030年) | 第62-72页 |
6.1 中哈两国基准情形和减排情形的设定 | 第62-65页 |
6.2 中哈两国减排空间的预测结果及其分析 | 第65-70页 |
6.2.1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预测结果及其分析 | 第65-68页 |
6.2.2 哈萨克斯坦二氧化碳排放预测结果及其分析 | 第68-70页 |
6.3 中哈两国二氧化碳排放预测结果比较的结论 | 第70-72页 |
7 中哈两国合作减排对策研究 | 第72-78页 |
7.1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近年来的减排策略 | 第72-73页 |
7.2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作减排策略框架 | 第73-78页 |
8 总结 | 第78-80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78-79页 |
8.2 局限 | 第79页 |
8.3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