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45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铂类药物简介 | 第13-16页 |
1.2.1 发展 | 第13-15页 |
1.2.2 顺铂作用机理 | 第15-16页 |
1.3 蛋白质与铂类药物的相互作用 | 第16-19页 |
1.3.1 血清蛋白 | 第16-17页 |
1.3.2 金属硫蛋白 | 第17-18页 |
1.3.3 锌指蛋白 | 第18-19页 |
1.4 铜蛋白参与铂类药物的耐药过程 | 第19-23页 |
1.4.1 铜转运蛋白hCTR1 | 第20-21页 |
1.4.2 铜伴侣蛋白Atox1 | 第21-22页 |
1.4.3 铜泵出蛋白ATPase | 第22-23页 |
1.5 ATP7A/7B介导铂耐药的机制 | 第23-26页 |
1.5.1 结合或隔离铂类药物 | 第23-24页 |
1.5.2 ATPase介导铂类药物的外排 | 第24-25页 |
1.5.3 铜水平调节铂药物耐药 | 第25-26页 |
1.6 四硫代钼酸铵与肿瘤的关系 | 第26-29页 |
1.6.1 四硫代钼酸铵的简介 | 第26-27页 |
1.6.2 四硫代钼酸铵的抗癌作用 | 第27页 |
1.6.3 四硫代钼酸盐与铜运输蛋白的关系 | 第27-29页 |
1.7 本课题选题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45页 |
第2章 ATPase金属结合域与顺铂的反应 | 第45-69页 |
2.1 引言 | 第45-46页 |
2.1.1 ATPase与顺铂耐药的关系 | 第45-46页 |
2.1.2 课题的提出 | 第4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6-54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2.2.3 质粒构建(Ligation-independent cloning,LIC) | 第47-51页 |
2.2.4 蛋白质表达与纯化 | 第51-52页 |
2.2.5 ATPase金属结合域与顺铂的反应 | 第52-53页 |
2.2.6 铜促进蛋白铂化 | 第53-54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54-64页 |
2.3.1 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54-56页 |
2.3.2 各金属结合域与顺铂反应的差异 | 第56-62页 |
2.3.3 顺铂对蛋白结合铜的影响 | 第62-64页 |
2.4 讨论与总结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第3章 四硫代钼酸铵抑制金属结合域铂化 | 第69-103页 |
3.1 引言 | 第69-70页 |
3.1.1 顺铂、四硫代铝酸盐与细胞耐药的关系 | 第69-70页 |
3.1.2 课题的提出 | 第7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0-80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70-71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71-72页 |
3.2.3 质粒构建 | 第72-76页 |
3.2.4 蛋白表达与纯化 | 第76-77页 |
3.2.5 TM对蛋白结构的影响 | 第77-78页 |
3.2.6 TM功能检测 | 第78-79页 |
3.2.7 蛋白质铂化分析 | 第79-8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80-95页 |
3.3.1 TM诱导MBDs二聚 | 第80-86页 |
3.3.2 TM的功能检测 | 第86-87页 |
3.3.3 TM抑制蛋白质铂化 | 第87-90页 |
3.3.4 TM诱导MBDs发生分子内交联 | 第90-95页 |
3.4 讨论与总结 | 第95-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3页 |
第4章 顺铂从Atox1向ATPase的转移 | 第103-113页 |
4.1 引言 | 第103-104页 |
4.1.1 Atox1与顺铂耐药的关系 | 第103页 |
4.1.2 Atox1与ATPase的关系 | 第103-104页 |
4.1.3 课题的提出 | 第10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104-106页 |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04页 |
4.2.2 Atox1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104-105页 |
4.2.3 Pt/Atox1与ATPase金属结合域的相互作用 | 第105-106页 |
4.3 结果 | 第106-110页 |
4.3.1 顺铂直接反应效率与铂转移效率一致 | 第106-108页 |
4.3.2 蛋白与顺铂直接反应效率高于铂转移效率 | 第108-109页 |
4.3.3 铂转移效率高于顺铂直接反应效率 | 第109-110页 |
4.4 总结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3页 |
第5章 基于Azurin骨架的人工水解酶设计 | 第113-127页 |
5.1 引言 | 第113-115页 |
5.1.1 天青蛋白简介 | 第113-114页 |
5.1.2 碳酸酐酶简介 | 第114页 |
5.1.3 待解决问题 | 第114-115页 |
5.2 实验过程 | 第115-119页 |
5.2.1 蛋白突变 | 第115-116页 |
5.2.2 蛋白表达与纯化 | 第116页 |
5.2.3 蛋白的催化活性检测 | 第116-117页 |
5.2.4 蛋白晶体筛选 | 第117-119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119-122页 |
5.3.1 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119-120页 |
5.3.2 四突变体的晶体结构 | 第120-122页 |
5.4 总结与讨论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7页 |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127-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