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8-27页 |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8-2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 1.3 未来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3-27页 |
| 1.4.1 研究内容和贡献 | 第23-25页 |
| 1.4.2 本文的结构 | 第25-27页 |
| 第2章 SCMA系统相关数学理论 | 第27-34页 |
| 2.1 引言 | 第27页 |
| 2.2 约束满足问题 | 第27-30页 |
| 2.3 条件独立性与Markov性 | 第30-31页 |
| 2.4 因子图相关理论 | 第31-33页 |
| 2.5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级联的SCMA系统建模与分析 | 第34-60页 |
| 3.1 引言 | 第34页 |
| 3.2 传统SCMA系统模型 | 第34-36页 |
| 3.3 级联的SCMA系统模型 | 第36-37页 |
| 3.4 级联的SCMA系统发射机设计 | 第37-40页 |
| 3.4.1 独立的SCMA系统码本设计 | 第37-39页 |
| 3.4.2 模式矩阵设计 | 第39-40页 |
| 3.5 级联的SCMA系统接收机设计 | 第40-46页 |
| 3.5.1 经由分组多用户检测的复杂度降低 | 第43-46页 |
| 3.5.2 进一步的复杂度降低 | 第46页 |
| 3.6 性能分析 | 第46-51页 |
| 3.6.1 过载因子与容量界 | 第47-48页 |
| 3.6.2 聚合能量效率 | 第48页 |
| 3.6.3 BLER | 第48-49页 |
| 3.6.4 检测复杂度 | 第49-51页 |
| 3.7 仿真与分析 | 第51-58页 |
| 3.7.1 过载因子与可达数据速率 | 第52-53页 |
| 3.7.2 聚合能量效率 | 第53-54页 |
| 3.7.3 BLER | 第54-58页 |
| 3.7.4 检测复杂度 | 第58页 |
| 3.8 小结 | 第58-60页 |
| 第4章 基于高斯估计的解码算法改进 | 第60-76页 |
| 4.1 引言 | 第60页 |
| 4.2 BP算法具体流程 | 第60-68页 |
| 4.2.1 置信度与消息方程 | 第60-62页 |
| 4.2.2 BP算法在树形结构因子图中的应用 | 第62-65页 |
| 4.2.3 一般因子图多环BP算法 | 第65-66页 |
| 4.2.4 现有SCMA系统解码算法流程及复杂度来源分析 | 第66-68页 |
| 4.3 基于高斯估计的期望与方差传播 | 第68-71页 |
| 4.4 仿真与分析 | 第71-73页 |
| 4.5 小结 | 第73-76页 |
| 第5章 高阶SCMA系统用户接入、码本分配与设计 | 第76-106页 |
| 5.1 引言 | 第76页 |
| 5.2 考虑码本分配的系统模型 | 第76-78页 |
| 5.3 优化问题建模与算法设计 | 第78-90页 |
| 5.3.1 上行场景优化问题求解算法设计 | 第80-84页 |
| 5.3.2 下行场景优化问题求解算法设计 | 第84-90页 |
| 5.4 多维度星座设计 | 第90-93页 |
| 5.4.1 传统方法 | 第90页 |
| 5.4.2 星座压缩降低计算复杂度 | 第90-91页 |
| 5.4.3 所提改进的星座压缩方案 | 第91-93页 |
| 5.5 高阶SCMA系统中的用户状态检测 | 第93-96页 |
| 5.5.1 相关数学模型 | 第93-95页 |
| 5.5.2 结合用户状态检测的解码流程改进 | 第95-96页 |
| 5.6 仿真与分析 | 第96-104页 |
| 5.6.1 码本分配与优化目标 | 第96-101页 |
| 5.6.2 码本分配策略与系统链路级性能 | 第101页 |
| 5.6.3 低阶码本生成高阶码本 | 第101-103页 |
| 5.6.4 用户状态检测 | 第103-104页 |
| 5.7 小结 | 第104-106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6-110页 |
| 6.1 总结 | 第106-108页 |
| 6.2 对未来的展望 | 第108-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0-118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8-120页 |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