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理论论文

热-机耦合作用下缸盖结构强度与疲劳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字母注释表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1页
        1.2.1 柴油机冷却水套CFD仿真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柴油机缸盖流-固耦合传热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3 柴油机缸盖热-机耦合应力与疲劳研究现状第17-20页
        1.2.4 柴油机缸盖热可靠性影响参数研究现状第20-21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21-22页
第二章 缸盖流-固耦合传热研究第22-38页
    2.1 基本理论与计算过程第22-27页
        2.1.1 控制方程第22-23页
        2.1.2 流-固耦合理论第23-25页
        2.1.3 流-固耦合模型的建立第25-26页
        2.1.4 流-固耦合边界条件的确定第26-27页
    2.2 水套流场计算结果分析第27-31页
        2.2.1 水套压力分布第28页
        2.2.2 水套流速分布第28-30页
        2.2.3 水套换热系数分布第30-31页
    2.3 缸盖温度场实验与仿真分析第31-36页
        2.3.1 实验与仿真结果对比验证第31-32页
        2.3.2 缸盖整体温度场仿真结果分析第32-34页
        2.3.3 缸盖局部温度场仿真结果分析第34-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缸盖热-机耦合应力研究第38-48页
    3.1 热弹性基本理论第38-39页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9-40页
    3.3 有限元边界条件的确立第40-42页
        3.3.1 装配体接触边界条件第41页
        3.3.2 装配体约束边界条件第41页
        3.3.3 螺栓预紧工况边界条件第41-42页
        3.3.4 最大爆发力边界条件第42页
        3.3.5 温度载荷边界条件第42页
    3.4 缸盖热-机械耦合应力结果分析第42-46页
        3.4.1 缸盖整体耦合应力分析第42-44页
        3.4.2 火力面耦合应力趋势分析第44-45页
        3.4.3 危险点应力-应变分析第45-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缸盖高周和低周疲劳研究第48-58页
    4.1 疲劳基本理论第48-50页
        4.1.1 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第48-49页
        4.1.2 应力-寿命疲劳理论第49-50页
        4.1.3 应变-寿命疲劳理论第50页
    4.2 缸盖高周疲劳分析第50-53页
        4.2.1 缸盖高周疲劳载荷计算第50-52页
        4.2.2 缸盖高周疲劳安全系数分析第52-53页
    4.3 缸盖低周疲劳分析第53-57页
        4.3.1 缸盖疲劳可用因子计算第54-55页
        4.3.2 缸盖低周疲劳载荷计算第55-56页
        4.3.3 缸盖低周疲劳寿命分析第56-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缸盖热可靠性影响参数研究第58-71页
    5.1 试验设计与热可靠性参数选择第58-59页
    5.2 近似模型建立与验证第59-64页
        5.2.1 近似模型基本理论第59-62页
        5.2.2 近似模型的建立第62-63页
        5.2.3 EBF神经网络模型的验证第63-64页
    5.3 缸盖热可靠性影响因素结果分析第64-69页
        5.3.1 燃烧强度对缸盖热可靠性的影响第64-67页
        5.3.2 冷却液参数对缸盖热可靠性的影响第67-68页
        5.3.3 机械载荷对缸盖热可靠性的影响第68-69页
    5.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6.1 论文总结第71-72页
    6.2 后续工作与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肝门部胆管癌的内镜治疗进展
下一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肺癌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