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塔永光寺重建设计实践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名胜建筑重建的文化传统 | 第10页 |
1.1.2 寺庙建设的精神需求 | 第10-11页 |
1.1.3 东塔永光寺重建需求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传统建筑重建相关理论 | 第15-24页 |
2.1 重建、复原、仿古建概念解读 | 第15页 |
2.2 重建设计原则 | 第15-16页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4 重建相关项目研究 | 第17-24页 |
2.4.1 国外名胜重建的研究 | 第17-19页 |
2.4.2 国内名胜重建的研究 | 第19-20页 |
2.4.3 国内寺庙重建的研究 | 第20-21页 |
2.4.4 与东塔永光寺相关建筑研究 | 第21-24页 |
第三章 东塔永光寺历史溯源 | 第24-29页 |
3.1 盛京佛教历史 | 第24页 |
3.2 盛京建城布局 | 第24-26页 |
3.3 东塔布局考证 | 第26-28页 |
3.4 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规划布局研究 | 第29-43页 |
4.1 寺庙建筑布局分析 | 第29-31页 |
4.2 永光寺建筑布局确定 | 第31-34页 |
4.2.1 永光寺布局历史依据 | 第31-32页 |
4.2.2 东塔基地现状 | 第32-33页 |
4.2.3 沿袭文脉的建筑组成 | 第33-34页 |
4.3 寻塔溯源的布局 | 第34-41页 |
4.3.1 永光寺布局原则 | 第34-35页 |
4.3.2 永光寺区域分析 | 第35-36页 |
4.3.3 永光寺布局研究 | 第36-41页 |
4.4 新设计规范在传统建筑布局中的运用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建筑设计的研究 | 第43-73页 |
5.1 明清风格的沿袭 | 第43-48页 |
5.1.1 佛教建筑历史影响 | 第43-44页 |
5.1.2 重建寺庙案例分析 | 第44-45页 |
5.1.3 设计参考案例分析 | 第45-47页 |
5.1.4 永光寺建筑原则分析 | 第47-48页 |
5.2 建筑的权衡 | 第48-53页 |
5.2.1 清代建筑的权衡 | 第48页 |
5.2.2 永光寺建筑形式的划分 | 第48-49页 |
5.2.3 永光寺的权衡确定 | 第49-53页 |
5.3 “梁架”的解构 | 第53-64页 |
5.3.1 举架 | 第53-56页 |
5.3.2 收山构造 | 第56-62页 |
5.3.3 硬山构造 | 第62-63页 |
5.3.4 永光寺牌坊 | 第63-64页 |
5.4 小木作的构造 | 第64-66页 |
5.4.1 隔扇 | 第65页 |
5.4.2 槛窗 | 第65-66页 |
5.5 建筑彩画 | 第66-70页 |
5.5.1 建筑彩画研究 | 第66-68页 |
5.5.2 永光寺绚烂夺目的彩画 | 第68-70页 |
5.6 新规范、构造的应用 | 第70-73页 |
5.6.1 新结构形式的营造法式推敲 | 第70-71页 |
5.6.2 绿色建筑理念的应用 | 第71-73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